首页 > 文化 > 艺苑
钟声悠悠
时间:2019-12-24 08:53:51 来源: 阅读量:372

1979年,我背起母亲缝制的花书包走进学校大门,开始了我的求学之旅。那年秋天,由陇西机务段捐助的一口铁钟也走进母校大门,打开了每天崭新的日升日落。从此,饥馑的岁月中,悠悠钟声喂养了我许多难忘的时光。

铁钟是一个废弃的火车车轮,齿轮状,直径大约五十厘米。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样一口算不上铁钟的铁钟,在校园里引起了巨大反响。记忆中,校长和几位老师郑重其事地抬着铁钟,庄严地把它挂在一间办公室的屋檐下。试敲几下,金声玉韵,声闻四达。全校师生仿佛在参加一场隆重的典礼,围得水泄不通看热闹,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兴奋与喜悦。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从此,上课、下课、放学和集会,都有了心照不宣的铃声节奏。就连全村的村民,都在铿锵悦耳的钟声里听到了时间流淌的声音,告别了靠日影计时的时光,知道什么时间该督促孩子上学,什么时间该准备午饭,什么时间能等到孩子放学帮大人干活。

时光悠悠,岁月静美。沐浴着祥和的钟声,我享受着苦涩而又幸福的童年。那时候办学条件极差,土木结构的教室里,没有天花板,门窗上连玻璃都没有。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当地最富有的自然资源——黄土的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土门、土窗、土桌、土凳、土地面、土炉子……连孩子们都是灰头土脸。一到夏天,炽烈的阳光肆无忌惮地射进来,教室里像蒸笼一般,蚊蝇们也目中无人地在教室里逡巡游逛,发出讨厌的“嗡嗡”声。到了冬天,同学们冻得手足麻木,利用课间在教室里跺脚取暖,弄得灰尘弥漫,乌烟瘴气,上课铃响后老半天没法上课。或者在下课时间,大家排成一排,靠墙“挤油油”取暖。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大家边挤边喊的童谣:土门儿,土窗儿,里边坐着个跛跶儿。至于童谣的意思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压根儿没有什么含义,只是顺口而已。有几个靠窗的同学把废报纸糊在窗上,抵挡寒风,遮挡烈日。不出几日,就被淘气的同学暗中使坏捅破,随风“哗啦啦”响。由于老师少,教室少,学校只好采用复式教学。记得我们预备班和一年级组成一个复式班,我进校一周后,“破格”跳级为一年级学生,为此沾沾自喜了好长时间。

不久,改革开放开始了。在悠悠钟声中我们告别了旧时光,教室里的土桌土凳被铁路小学帮扶捐赠的木桌凳取代了。我们每天用抹布把木桌凳擦得干干净净,打扫卫生时轻拿轻放,生怕损坏。行貌丑陋、常年驻守教室一隅的土炉子,也被漂亮的铁火炉所取代。教室的门窗上全部安装了明亮的玻璃,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炫目耀眼。也是从那时起,闹哄哄的复式班成为了母校的历史,装帧在荒寒的记忆册页中。

1983年,踏着悠扬的钟声,我自豪地从母校的小学部升到了初中部,打开了学习生活中全新的一页。钟声依旧,差别仅是小学部傍水,初中部依山。记得初一学年结束的那个暑假,学校进行了改扩建项目建设,九月份开学时,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原来低矮的土木结构教室仿佛一夜间失踪了,宽敞明亮的几排大教室矗立在眼前。坦荡如砥的操场上,两副气宇轩昂的钢构篮球架取代了原来低矮的木构篮球架,蔚为壮观。我们兴奋得像一阵风,一会儿就跑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同学们为母校的变化奔走相告,唏嘘感叹。1985年秋季开学不久,敬爱的老师们在悠悠钟声中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我至今还记得,富有青春活力的老师们那天都穿着洁白漂亮的的确良衬衫,成了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用火热的激情引吭高歌,载歌载舞,感谢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尊重。同学们用稚拙的文艺表演给老师们送上了最深情的祝福,师生们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吸引了附近村民围观看热闹。

1986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陇西师范学校,成为我们村第一个读书跳农门“吃皇粮”的人,享受学杂费全免,足额生活补助和免费住宿的优厚就学待遇。据母校老师说,那年秋季开学时,入学率空前高涨,就连以前辍学的学生也返校入学了,教室里挤得水泄不通。在悠悠钟声中,我怀着自豪的心情,肩负恩师和乡亲们的重托,踏上了离家求学路。也就在同一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国家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神圣权益。

岁月倥偬,四年的时光仿佛弹指一挥间。九十年代初,我在陌生而亲切的悠悠钟声中,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我耳闻目睹了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也见证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强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校园成了当地最气派的建筑之一。2002年,国家开始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紧接着又对寄宿生试行生活补助;2008年,“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同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吃到了配伍科学的免费营养早餐;2016年,各级各类中小学又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全覆盖;国家还开辟了多种绿色通道,为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各级各类教育保驾护航……

钟声悠悠,岁月葱茏。我所走过的教育路仅是祖国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每天沐着悠扬曼妙的音乐铃声,仰望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抚今追昔,心潮澎湃,我坚信:明天会更好!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