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先生是甘肃歌坛享誉甚高的歌词作家,他驰骋歌坛,创作颇丰,已出版歌词集《西部的太阳》《东方的月亮》《南海的浪花》《北方的牧歌》四部;歌曲集《梦舞中华》一部。其中300多首歌词被作曲家插上音乐的翅膀,有100多首作品被制成DVD、CD、MP3等音乐作品。
即将付梓的《北方的牧歌》,则是一部综合文集,既有歌词、歌谱、歌曲,也有散文、诗赋、书评,并有各地名家对他文学作品的评论,还有花儿歌舞剧等等。总之,这是作者多年来孜孜不倦追求文学的结晶。尤其是他将歌词和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是一种创新,使读者从歌词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从书法中欣赏到美的韵律。
匆匆阅读完《北方的牧歌》,第一感觉,便是作者对于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大地的炽热情怀。因此,称于平先生为“大地的歌者”,一点也不为过。
临洮是于平先生的家乡,他首先捧出的,便是对家乡的一颗赤子之心,因此,涌动于其笔下的,便是对家乡风物的由衷赞美。如在《临洮,紫斑牡丹的故乡》中,他写道,“紫气东来,貂蝉巧妆,天姿国色;大帅雄风,酒醉杨妃,天作之合……”将紫斑牡丹与临洮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结合在一起,展开了肆意的想象,使临洮紫斑牡丹有了一种雄浑的意向,一反平常人们歌咏牡丹的柔婉之风,使人耳目一新。
临洮以濒临洮河而著名,在于平的笔下,洮河也充满了一股雄浑神奇之美。在《春满洮阳川》中,他写道:洮河是天上的银河,洮河是飞舞的巨龙,洮河是飘动的彩带,洮河是悠悠的琴弦。
古人云,爱屋及乌。怀着对养育自己的洮河的热爱,于平笔下的洮河石,也被其赋予诗性的灵光。在《洮河奇石美》中,他如此描述:一个画面石,女娲补天神话美,一枚象形石,老子出关祥云飞。一方洮砚石,龙凤呈祥润如玉,一块文字石,一带一路彩云飞。洮河奇石美,洮河奇石美,她是千里洮河绽放的玫瑰。
洮砚则是洮河奇石中的珍宝,他在《洮砚之歌》中,歌唱道:天地精华聚一身,孕育出鸭头绿,能工巧匠汇万千,雕刻出洮河砚。秦汉隋唐砚中装,装不下洮水情,宋元明清池中演,演绎出洮砚恋。
家乡之美,表现在自然风物,更表现在历史的厚重沉淀,在《寻找辛店——辛店文化之歌》中,作者沿着上下古今,在苦苦地寻找:寻找千年不老的唐槐古树,寻找羊角图文的双耳彩陶;寻找那民间神奇的传说,寻找那茶马古道的商潮。寻找辛氏家族的来龙去脉,寻找石子馍馍的乡愁味道;寻找那江南吹来的遗韵,寻找那洮河文化的史料。通过这首歌词,人们似乎看到了当年的屈子在江畔独步行吟的背影。
在《我是临洮人》中,于平历数临洮之美,并对其作了大力铺陈:岳麓山、佛归寺、汉墓群,哥舒碑、貂崖沟、姜维墩。马家窑彩陶寺洼的罐,秦长城起首新添三十墩;紫松山的花儿哎洮砚奇石美,南乡的拉杂节红火真攒劲。卧龙寺、神龟园、老子坪,南屏山、石景峡、玉井峰。东乡的洋芋下北乡的瓜,辛店的石子馍香喷喷;七彩的双联哎月亮湾的景,龙门镇的梨花节出了名。椒山祠、洮惠渠、李氏根,张万纪、吴松崖、黄文中。酿皮子过瘾热凉面爽,背篼巷有我家的尕大门;洮阳川的姑娘哎真呀真心疼,紫斑牡丹香醉儿女的心。
读到这样的歌词,谁不为临洮而动心?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的源头,距离洮河流域,也就是一条分水岭之隔。生活在洮渭之滨的歌词作家于平对渭河的歌颂,也是充满了激情。
在《渭水河,我的母亲河》中,他吟唱道:鸟鼠山、品字泉,弹奏出八百里乐章,炎帝陵、伏羲庙,是你远古的绝唱;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放声歌唱,呼唤出华夏大地的文明曙光,唱圆了十朝古都蓝色的月亮。夷齐冢、秦长城,闪烁着不朽的辉煌,丝绸路、唐蕃道,是你千年的守望;一路不屈不挠,一路汇聚能量,涤荡着历史长河中朽木污浆,滋润出渭水两岸秀丽的风光。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渭水源头是我家》:大禹治水,多次路过我的家,夷齐故事,爷爷时刻嘴边挂;霸陵桥上,童年常在这里捉迷藏,鸟鼠山下,老师讲述神奇的童话。乳汁般的渭河水哟,哺育出华夏文明千万朵奇葩。天井峡谷,十里画廊真幽雅,太白山坡,半山胡麻半山花;首阳莲峰,人间天堂风景美如画,双门踩浪,仿佛走进香格里拉。
在于平笔下,还有临洮佛归寺、陇原盖碗茶、陇原雄鹰、陇上山水、陇上小城、黄河之水、亲亲的黄土地、我是甘肃人等等。
读者可从这一首首滚烫的歌词中,触摸作者与陇原大地一起跳动的脉搏。
在《妈妈,你是那片云彩》中,他歌唱道:妈妈,亲爱的妈妈,你是天边的那片云彩!你用赤心肝胆酿成五味酒,你用血汗泪珠铺就阳光海。我真想搭建一座天桥,来到你身边,尽孝还情债……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故乡不仅是他生命的原点,更是他艺术的起锚地。无论他周游世界多么远,最终,他的灵魂,都会回到故乡,回到他的出发地,回到生养他的母亲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