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苑
从喜梅的“绣球”说“绣球”
时间:2020-12-05 14:23:12 来源: 阅读量:162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陈昕

大家闺秀倚竹楼,志远千里苋芳裘。

百花时节人簇簇,盛世欢歌抛绣球。

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桥段,女子到了婚嫁的年龄,就提前预定好在某天抛绣球招婿,让求婚者聚集在楼下,女子转过身向下抛绣球……说来抛绣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绣花布囊,即绣球。人们在茶余饭后常互相抛接以娱乐,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

2J6A9261

尕媛的窗台上挂着三个绣球,两大一小。那是她两个月前的新婚之日,喜梅特意装送的。

喜梅生得一双巧手,凡经她手的布头,都会变为艺术品,绣球就是其一。

IMG_20201202_115748

在尕媛的家乡安定区,当地风俗中,凡遇嫁娶喜庆之事,女人们就会制作绣球送给新娘子,圆润的造型寓意团圆和睦,它的图案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当地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幸福憧憬。“绣球代表吉祥如意、锦绣前程等寓意的美好事物,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喜梅告诉记者,制作绣球前后要经历织绣花瓣、剪样、花瓣贴布、缝合、填充、组合、镶边、配饰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工艺颇为复杂,每片花瓣可绣上各式吉祥物,花啊鸟啊兽啊都行。

IMG_20201202_115552

喜梅绣球上绣的花代表蜜一般的爱情,婚后子孙满堂。

绣球,自古以来就是爱情的信物,亦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还被称作人间的“月老”。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