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记者观察
教育扶贫赋能定西教育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12-23 10:21:03 来源: 阅读量:159

伍小东

脱贫攻坚以来,全市教育系统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这一核心目标,坚持“治贫先治愚”和“智志双扶”,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苦战、奋战,全市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好政策的滋润下逆势生长,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巩固控辍保学:

为高质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372名失学辍学学生劝返入学。

2688名残疾儿童少年,除无接收教育能力外,全部以多种形式接受义务教育。

173个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广泛开展温暖家庭,守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

脱贫攻坚以来,我市始终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任务,通过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既扶当前又谋长远。

每学期开学前后,教育部门会同公安、扶贫等部门全面摸清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底数和入学情况,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利用甘肃省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加大对疑似辍学学生和劝返复学学生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中小学生动态,对疑似辍学学生及时劝返复学,全面巩固筛查清零成果,确保失学辍学不反弹,确保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

改善办学条件:

为高质量教育发展搭好平台

五年来,一栋又一栋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所又一所乡村学校换了新颜。

五年来,21.95亿元资金投入到乡村学校,改造建设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548所。

五年来,全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国家“20条底线”要求。

陇西县碧岩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以前,学校冬季采暖全靠燃煤和铁炉,燃煤耗费大但是采暖效果不佳,孩子的手脚时常被冻得通红、甚至脓肿。2019年,学校依托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学校温暖工程清洁能源供暖改造工作,安装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将学校原有燃煤取暖锅炉改造为清洁环保的空气源热泵采暖。

“与燃煤锅炉相比供暖费用大大降低,师生们再也不用忍冻受寒了。”校长高兴地说。

自2018年起,连续3年实施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温暖工程项目,投入资金1.29万元,改造237所农村学校取暖设备,实现了清洁安全供暖。2019-2020年,我市统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投入资金3.05亿元,改造建设两类学校271所,补齐了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短板,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配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精准实施资助:

为高质量教育发展筑牢屏障

赵强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幼时父母不幸双双离世,由年迈的爷爷拉扯长大,初中毕业后去中职学校就读,中职学校的免学费政策和国家资助政策减轻了他的经济压力,学校的勤工俭学和校企合作为他提供了工作岗位。2019年,赵强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自动化专业。在资助政策的一路扶助下,他坚持不懈努力,一路披荆斩棘,他的励志故事成了四里八乡贫困家庭孩子学习的典范。

市教育局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孤残学生、低保家庭子女等8类人群纳入资助范围,逐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大中小幼各学段全覆盖,有效保障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很多像赵强一样的贫困家庭子女得以通过受教育改变命运。

提振师资力量:

为高质量教育发展聚集合力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系统始终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教师权益、持续提升业务能力。为78所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2472套,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宿问题。建立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重点向基层教师倾斜。落实每2年教师体检长效机制,确保教师身心健康。按人均每月不低于400元标准落实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建立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让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使他们能够留得住、安下心、教得好。坚持完善培训体系,采取送培下乡、顶岗置换、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养,“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的教师培训格局全面形成,全市教师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市教育局局长盛淑兰说:“教育扶贫为贫困学生提供良好学习和成长环境,畅通了贫困家庭学生的求学之路,确保了所有学生能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力地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