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药都薯乡·壮美定西——和美乡村看振兴
【定西故事】渭源泥塑传承人:用妙手“塑”就的人生
时间:2018-02-09 10:28:01 来源: 阅读量:1926

   “定西故事”是定西新闻网2017年推出的大型纪实摄影专题,采用跟拍的方式,用图片记录生活在定西这片热土上各行各业、形形色色普通人的生活日常。

  一、拍摄对象:

医生、护士、麻醉师、教师、农民、警察、创业者、驾驶员、厨师、清洁工、农民工、电网维修工人、服务员、摄影师、记者、编辑、主持人、播音员、银行员工、押运员、雕刻师、理发师、个体户、入殓师、装修工、快递员、残疾人……

  二、投稿要求:  

   1.照片必须是纪实性拍摄,追求真实,不得刻意摆拍。

  2.组照要求20幅以内,所有照片均围绕同一主题,文字说明表述准确。

   3.投稿邮箱:dingxixinwenwang@163.com。  

三、约拍电话:

电话:17793261236

微信:z15379128345

   QQ:1309581985

1/14  在中国,泥塑艺术源远流长,特别是两汉以后,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在渭源,泥塑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泥塑以人民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为主题,主要反映渭河源头悠久的农耕文明,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更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

2/14 李国柱,一名土生土长的渭源农民,受祖辈的影响,自幼爱好泥塑艺术,30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醉心其中。上个世纪60年代,因文革原因,他一度被迫停止创作,痛苦惋惜之余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拾起泥巴……或许就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和坚持,让他在今天能够捧着自己的泥塑作品进入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获得副高级泥塑艺术师职称并成为首届渭源县民间艺术泥塑传承人。

3/14 李国柱的泥塑作品洋溢着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作品素材涉猎广泛,大部分题材挖掘于生活,来自群众,倡导劳动,淳朴逼真,歌颂好人好事,弘扬正气,积极向上,看后深受鼓舞和教育。更创造性地从新闻时政方面挖掘题材,作品《习总书记植树》在甘肃生态文化大赛上获得荣誉特别奖;《抗震救灾》根据“5.12”地震所作。此外还有历史典故作品《王祥卧冰》等以及《党参系列》《洋芋系列》《碾场》《水磨》等反映生产生活的农耕文明作品。

4/14  为了攻克泥塑作品易摔碎、易破裂的“瓶颈”问题,从2009年开始,李国柱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罗代奎先生的指引下,创造性地研制出一种较高强度雕塑材料,既有硬度,又有柔韧性,不拍碰撞,也不失黄土的原汁原味。

5/14  李国柱最擅长人像泥塑,纯手工捏造,人物造型朴拙生动。即使他已年近古稀,但在简陋的居室里,他塑起泥人来仍忘我而不能自抑。

6/14  桌案上摆放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泥塑工具。李国柱说,制作一件好的作品,从捏、塑、造型到晾晒、抛光、精修都离不开这些辅助工具。

7/14 李国柱的小孙子,是个古灵精怪的孩子,总是在爷爷泥塑的时候来前“捣乱”,爷爷捏个大物件,他就照着捏个小物件,十分认真,而爷爷却为此乐得开怀。李国柱认为,泥塑的传承需要与生俱来的喜爱和天赋。这些年,他并没有刻意去招学徒,但凡有爱好前来上门学习的孩子,他都悉心教导。

8/14 李国柱创作的作品无数,也是因为30多年的热爱和专注,各种荣誉奖项纷至沓来。《下棋》获第二届甘肃省民间文艺“百合花”奖民间工艺美术类铜奖;《杏花村》在“西风烈”中国剪纸艺术大赛上荣获金奖;《驴推磨》在“百花奖”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山里人喝上了自来水》荣获优秀奖;《牛拉车》在“百合花奖”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9/14 在渭河源景区的展览馆里,李国柱的作品放在橱窗里供过往的游人参观拍照。渭源泥塑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被学习、感染。这种潜移默化的泥塑文化,就像渭河源头的水流一样源远流长。

10/14  除了李国柱先生,在渭源灞陵桥一侧有一间集展示、制作、传承、教学于一体的泥人馆——“渭河泥人馆”,也是定西市唯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艺术为载体的专业展馆。一百多平方米的展馆内,长期展示着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高级美术教师郭云山先生创作的民间泥塑艺术精品。

11/14 郭云山创作的泥人分朱砂泥塑和彩塑两种。朱砂泥从渭源五竹寺采集而来,传说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由于朱棣兵变,建文皇帝和近臣郭杰逃至渭源县五竹寺,将传国玉玺、印泥等埋入后山,待叛军走后一挖,不见了玉玺、印泥等物,只有艳若朱砂、土质优质的土泥,故名为“朱砂泥”。而今用朱砂泥做成的泥人便有了避邪、纳福、消灾的说法。

12/14  郭云山将民间泥塑艺术赋予全新的艺术理念,以略显夸张的手法,看似俏皮实则敦厚地彰显了渭河流域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充盈着风俗民情的系列佳作 《杀猪》便动感十足,惟妙惟肖。

13/14 除了在展馆外塑造一些小型的泥塑,他常常被邀请到一些文化博物馆现场捏制大型的民俗泥塑作品,他的作品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更深受爱好者的追捧和收藏,成为家居摆件和赠送亲友的高档艺术品。

14/14  为了将泥塑艺术发扬光大,郭云山广招学徒,作为一种孩子的兴趣特长,他将自己的手艺全数教于孩子们,而这些孩子们才是泥塑艺术不断前进和长久发展的动力。

   ps原创内容,请勿任意篡改,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若有侵权,违法必究。PS欢迎广大网友积极提供拍摄线索。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