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苑
李景:深切悼念“人工天河”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同志
时间:2018-10-15 09:53:29 来源: 阅读量:616

斯人已逝 精神永存

——深切悼念“人工天河”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同志

清明节过后不久的一个日子,杨贵同志的儿子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父亲于2018年4月10日凌晨2时48分在北京逝世。听到这个消息,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久久难以平静。随后,我查看了5月20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的关于杨贵同志逝世的消息,更是心绪难平,悲恸万分。

杨贵的名字和举世闻名的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紧紧联系在一起。26岁的杨贵在河南省林县任县委书记期间,为了解决群众缺水的痛苦,以为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的信念,在困难时期的1960年2月开始,带领60万林县干部群众,在缺乏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10年时间在土薄石厚、山高坡陡的太行山修成了1520公里的红旗渠。整个工程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了112个隧洞。挖砌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红旗渠的建成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杨贵因此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周恩来总理赞扬说:“红旗渠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1974年2月25日应邀来华访问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参观红旗渠时说:“感谢毛主席、周总理为我们安排了这样好的参观项目,我建议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来这里学习”。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第6次特别大会带着《红旗渠》纪录片在联大放映后,美联社评论说:“红旗渠人工修建,看后令世界震惊!”还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1973年11月提名杨贵任国家公安部常务副部长。受周总理的委托,在他的主持下彻底平反了贺龙元帅的冤假错案。

我非常欣慰的是,能与杨老这位为人民做出重大贡献的功臣相识,成为忘年之交,受到他精神的熏陶,荣幸之至。1987年3月,我以定西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身份,带领全区7个县的25名县、乡领导干部参加国务院三西办公室在河北农业大学举办的首期贫困地区干部培训班,这个班还有宁夏回族自治区的20名干部,共45人。杨贵主持这个班,他让我担任班长。我按要求每天向杨老汇报学员的学习情况。就这样,我与杨老朝夕相处了45天。培训班结束时,他让我写了学习班的总结报告,他看后很满意。在离校后的31年时间里,我俩一直以电话和信件联系着。

杨贵同志对定西地区的农业发展非常关心。他任国务院三西办公室副主任期间,几次来定西与当时定西地委、行署的领导深入到全区7个县,走访农户,调查研究,商讨提出了定西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有水路走水路,水路不通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他很赞赏定西人民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曾写道:“人见陇中苦,我见陇中喜。勤劳陇中人,可变陇中史。”

杨老离休后,经常受邀参加社会活动,空闲时写写书法。他对我学习毛主席书法艺术很支持,并把我的毛体书法作品推荐给北京的一些领导、名人和书法家,给予我热情的鼓励和指导。1987年以后,我曾三次去北京看望他,受到热情接待。他家的保姆小陈对我说:“杨爷爷来人很少拿酒,你来了把酒拿出来招待你。”杨老两次来甘肃之前给我来电话,说到定西要见见我。去年五月,杨老给我打电话说:“很想和你坐坐,你如果看红旗渠,我给林州(原林县)接待处的马志刚主任说说,把你领上看看。”杨老如此对待一个基层的普通干部,实为难得。没想到这竟是和杨老的最后一次通话。天不假年,有什么办法呢?杨老与我相处时的一言一行,使我深铭肺腑。他对我的关爱,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我只能遥望北京,寄托哀思,永远怀念这位人民的功臣。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