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苑
礼地十八庄
时间:2021-01-29 11:46:42 来源: 阅读量:288

包贵忠

礼地十八庄指在今岷县闾井地区镶嵌的原属礼县管辖的十八个村庄。礼地十八庄这一说法,在岷县闾井地区居民口中时常出现,但礼地十八庄究竟指今闾井地区的哪些村庄呢?因年代较为久远,且有个别村庄与其他村庄未连成整片,其间还嵌有原属岷县管辖的其他村庄,故人们对礼地十八庄的具体名称含糊不清。

据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方志《礼县志》(清乾隆21年<1756年>刻本)记载,明·成化九年(1472年)置礼县时,闾井里(即今岷县闾井及礼县上坪一带)为礼县十九里之一。

光绪《礼县新志》(卷之二·山河八)记载:“巴狼寨(即今八郎寨)县西二百里。”光绪《礼县新志》(卷之二·山河十七)又载:“巴狼寨县西二百里,为西界之远寨。”八郎寨为礼地十八庄中的重要村寨,其他村名在礼县旧志中均无记载。

《礼县志》(1999年版)记载:“民国16年(1927)县境设五区,置村五十;第四区治中坝,置村十四,其中闾井村为十四村之一。民国24年(1935)礼县改村为保甲。民国30年(1941)撤区置乡、镇时,原第四区闾井村十八庄(哈古村、杨家寨、八郎寨、麻寺上、七结里、杨官里、七孟沟、王家沟、董家庄、铁厂里、新庄里、李家庄、旗杆坞、旗杆背后、乌鸠里、大岭背后、赵家庄、五郎坝)划归岷县管辖。”划分方案是以天然界线划分,凡各县飞地及插花地接近某县者划归某县接管。

而《岷县志》(1995年版)疆域·沿革一章记载:“民国28年(1939年),礼县靠近岷县闾井的杨寨、麻子、七界、奇孟、董家庄、场臼、赵家沟、铁场、旗杆坞、哈古、阳关、八郎、吴九、旗杆背后、王家沟、李家庄、新庄、刘峪沟等十八庄划归本县管辖。”

从岷、礼两县的新县志记载来看,关于礼地十八庄的记载出现以下两种误差:一是划归时间前后不一。《岷县志》所载划归时间为民国28年(1939年),而《礼县志》记载的划归时间为民国30年(1941年),相差两年;二是地名名称或书写有异。《礼县志》有大岭背后和五郎坝,《岷县志》有场臼和刘峪沟,其他地名名称基本一致,文字书写有异的是《礼县志》上的麻寺上、七结里、杨官里、七孟沟、铁厂里、乌鸠里等地名,在《岷县志》中分别写作麻子、七界、阳关、奇孟、铁场、吴九。在闾井当地,麻子村老户都说麻子村早先叫麻寺。据《中国地方志集成·甘肃府县志辑·光绪岷州乡土志》载:“铁,一出闾井西炉口堡,形如竹节,堡在山上,今尚有铁滓,其下有村,名铁厂庄,则前明采铁处也。”说明铁厂之地在明朝时采过铁,名为铁厂。经调查。闾井全区域无场臼庄名。七界、阳关、吴九等地名汉字的选用亦为《岷县志》之笔误。民国29年(1940年),礼县教育局局长刘文郁为新建八郎小学题写的“礼县八郎镇初级小学校”校牌也说明民国28年礼地十八庄尚未划归岷县。礼县一直以来对此十八庄直接管辖,地名的书写应当准确无误。

由此看来,《礼县志》所载时间和地名是较为准确的,所以礼地十八庄当指哈古村、杨家寨、八郎寨、麻寺上、七结里、杨官里、七孟沟、王家沟、董家庄、铁厂里、新庄里、李家庄、旗杆坞、旗杆背后、乌鸠里、大岭背后、赵家庄、五郎坝这些村庄。礼地十八庄的地名理当沿用《礼县志》记载的地名,这样做就既尊重了历史,也尊重民众了感情。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