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苑
让历史名人升华为人文精神
时间:2018-10-22 15:13:00 来源: 阅读量:441

让历史名人升华为人文精神

——读张枚《陇中名人志》有感

杨世明 王纲

陇中(今定西地区),因其郡治位于“陇水”“陇坻”之西而得名。远在新石器时代,陇中境内就有先民在渭河、洮河流域繁衍生息,从事原始的采集、渔猎和农耕生产。夏商时期属“雍州”地带,春秋时期,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伐居于渭河中上游的邽、冀二戎,设邽、冀县,今通渭县南,陇西县东为冀县辖地。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开疆拓土,称霸西戎,秦国势力到达洮河流域。战国时期,秦献公元年(前384年),“兵临渭首,灭狄獂戎”,秦国的西境到达今陇西、渭源、临洮县境内,设置狄道、獂道二县,陇中境内建置县由此开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设立陇西郡,郡治狄道,陇中(今定西地区)均辖于陇西郡。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创造了陇中灿烂的历史文化,推动了陇中社会滚滚向前。而名人无疑是这一历史长河中的佼佼者。他们在时代变迁中,逐步积累成为区域社会乃至人类社会的共同历史文化资源。

名人的出现,是陇中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明代邱浚曾说:“陇中人才最盛之处,前代首称陇右,在今世则无逾陇中者。……陇中人才之盛独甲于陇中”。人才之盛,与陇中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分不开,各个时代的文化人以各自标准,记录着能代表当地文化的历史人物,并书写着地方历史,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献,成为后人挖掘、弘扬陇中历史文化最宝贵的文化资源。

陇中(今定西)一直承继着重文的历史传统,既关注大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又重视对精英文化的扶持。已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联合举办了众多高规格的大型学术研讨会,整理出版了一批历代陇中地方文件与陇中名人文集等,赢得了海内外学界的高度赞扬。

近年来,在“文化强省”的感应下,陇中也在进一步拓展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路子,张枚(张镔)编著、韩正卿题写书名的《陇中名人志》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该书通过对大量的历史文献梳理,从数以千万计的陇中历史名人中,甄别、筛选出729位各行各业的代表,展示不同历史时期陇中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杰形象。该书的出版为陇中未来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正能量”。笔者有幸先睹为快,读后感受颇多,择其要者有三:

第一,历史名人是时代文化积淀的产物。他们之所以能被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中代代相传,既有其个人魅力,也有时势造就的机遇。陇中历史上人才辈出、代有英才,这些名人包括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医学家、军事家、艺术家、诗人、作家、画家、民族英雄……他们的影响范围,小至地方社会,大至王朝国家,也因此而受到不同的礼遇,成为地方文化宝库的重要资源,也成为陇中文化底蕴厚实的基石,对文化自信、凝聚人心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挖掘、整理、研究和推介陇中历史名人,既体现了编著者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也传达了编著者对当下及未来陇中文化发展的使命感。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陇中各领域中所涌现的名人,多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他们的言行或加速或延缓着家乡或国家的历史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走向。董卓(?—公元192年,字仲颖,东汉陇西临洮,今定西岷县人),即是典型代表。因此,此书的出版,不仅会提高人们研究陇中历史人物的兴趣,而且会将陇中名人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思考,去理解历史上的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第三,名人尤其是其影响效应精炼出来的人文精神,一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也成为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陇中名人志》的编著者特别关注提炼历史名人所产生的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将有助于引领和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向纵深方向迈进,对提升公民素质、启迪读者心智、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强大的支撑力量。

《陇中名人志》包括凡例、代序、立传人物、简介人物、人物名录五部分。选取的名人涵盖经国匡世(文官)、保家卫国(武官)、贤达名流、忠义壮士、卓行慈善、名门望族、海外宗亲、文艺技能、宗教人士、流寓名人十大类,基本上反映了陇中历史文化名人的面貌。所有历史名人的传记均依据史料进行全面翔实的阐述,语言生动流畅,既适合社会大众阅读,也可成为专业研究者找寻资料的帮手。对推动和强化陇中地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重新审视与定位陇中在甘肃甚至西北的历史地位,也具有学术和现实意义。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