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苑
静心品读“乡下人” ——读沈从文《生之记录》
时间:2021-03-29 08:05:01 来源: 阅读量:514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的书。否则,似乎没有什么味道,还有些生涩。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很多,有时间久远方面的,有地域悬殊方面的,但主要的,我想,应该是他风格迥异的叙述方式。沈从文,这位一辈子自称是“乡下人”的现代文学大师,他叙述的状态是恬静的,许多时候,他的写作,像是一位孤独者在自言自语。他用文字在讲述湘西的风情,不像是讲给别人听,倒像是讲给自己听。

沈从文的散文,一味要“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他是反对“把文学附庸在一个政治目的下,或一种道理名义下”的,他认为,“用文学说教,根本已失去了文学的意义了。”他坚持文学的纯艺术性。在《女难》一文中,他声称:“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读他的散文,在心气浮躁时是无法沉浸其中的,必须安静,再安静,只有静下心来,我们才能从他笔下光怪陆离的湘西“现象”中明白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却绝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原来他要告诉我们的,关乎人生,是经艺术的网滤过的人生。

因为强烈而自觉的艺术性,沈从文的一些散文看似纯净,却很难真正读懂,很难准确把握他的情绪和思想。而且,越是他年轻时的作品,越难理解,这使我作出这样的推断:作者以年轻的眼睛看世界,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是飘飘忽忽的,在“艺术性”的华美外衣下,他传达给我们的,自然是一种懵懵懂懂的隔着雾纱的感觉。在人生这个大课题面前,谁又能真的懂呢。所以,读《生之记录》《水云》等具体篇目时,给我留下的印象,有点像在读鲁迅的《野草》,迫切需要有几行注释,一些解读。或许,我读沈从文,就像沈从文读湘西,都是一本永远读不透的大书。

沈从文主张文学离政治远一点,同时,他一向自称是“乡下人”,“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我总觉得,他在回避什么。这种回避,有时是苍白无力的。就他的人生而言,是文学的,是艺术的,但他坎坷的经历、多舛的命运,又几时真正脱离了政治的影响?政治是最现实的社会生活,作家是永远无法完全回避的,像沈从文这样的文学大师,也同样不能够。对湘西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是他最初的情结,是他刻骨铭心的“初恋”,是他创作的不竭源泉,但面对火热的现实生活,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在写作于1957年5月的《新湘行记》末尾,大师终于作了自我“检讨”:“对于乡下的人事,我知道的多是百八十年前的老式样。至于正在风晴雨雪里成长,起始当家作主的新人,如何当家作主,我知道的实在太少了。”这样的话语,仍保持着一个“乡下人”的可爱与真诚,却不能说与政治还保持距离了。

沈从文的文字,一度被批评为没有阶级性,是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因而在书市上、在各种作品选中并不多见,但评论家、政治家的种种观点阻止不了普通读者对真、善、美的阅读需求和欣赏取向,沈从文的文字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终于重新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连他的出生地湘西凤凰,也因他的文字,成为许多人慕名前往的旅游胜地。他的文字,我年轻时读得少,更没有系统读过、专门研究过,因为那时的心境不适宜,怕下那样的慢功夫,尽管他的许多文字,是他年轻时候写的。现在,我自己须发见白了,也有了一点所谓的人生体验,我特别渴望能有机会与一位位大师级的长者交流,倾听他们的人生感悟。这一点,沈从文无疑是非常适合的。只是,有时候我自己的心思还不够寂静,他说明白了,我还未必能听明白。我需要安静地读。张正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