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评
游湛龙观
时间:2018-11-08 16:54:00 来源: 阅读量:591

游湛龙观   

1967_20170930170913_cntz3

 

湛龙观,位于通渭常河镇以西五里处的塔坭山,又名斩龙山,其山麓有庙宇。观以山名,故名湛龙观。

自常河镇西行,峰绕岭缠,曲径逶迤。过三里许,山环如抱,山岚翠柏之中,有香烟缭绕,磬声阵阵,即至湛龙观。山门为一牌楼,四柱擎天,重檐飞翘,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面红底镏金的巨幅牌匾“湛龙观",此匾是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副主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所题,流畅典雅。柱悬二联,外楷内隶,楷为陇上名耆何裕先生墨迹,曰:“庙院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笔力遒劲,给人肃然超越之感;隶为已故中国书协副主席刘炳森先生手书,联曰:云行雨施不崇朝而遍天下,理大物博祖阳气之发东方",骨气洞达,发道家之幽思。与牌楼正对者城隍庙,翠柏掩映,格外肃静。

进山门右行,为寺院整体建筑群,中有重檐门楼一座,柱明廊阔,前开三门,门楼左右,一对石狮雄踞,正前方,花岗岩旗台,五面黄红旗迎风飘扬。门楼左右为钟楼、鼓楼,精巧别致。进门楼,即见大殿,雄伟浑朴,架斗飞檐,气势逼人。廊檐及台阶皆用刨光花岗岩铺漫,美观大方。台阶栏柱左不两只狮子怒目而视,邪佞望而生畏。

拾级而上,两面牌匾入目,正前方为”东岳泰山殿",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所题,“天開化宇",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黄汉卿所题。柱刻对联“枢要专司握万化阴阳之纽,人威自在统群生封陟之权"。

殿内正中为东岳泰山金身,众侍者左右而立。殿墙上铺陈十殿阎君之事,旨在惩恶扬善。大殿东侧为书房,西侧为寝室。寺院东殿为三圣宫,内奉祖师、文昌、雷祖、寓儒、释、道和平共处之意;西殿为三霄殿,内奉三霄圣母,清眉秀目,下列诸女神,可谓立俗施事,无所不宜。院内蓬玄岛、太空宫,圣膳阁、土地祠等建筑,雕梁画栋,各有风姿。院中有香炉,金鼎各一,座上镌“普渡众生,岱宗在望"等语,紫烟萦绕,终年不不绝。相传昔年寺院为二进,前道后佛。后经世变,寺观堙没,而今前院复其旧制。适此清平之世,寺中信众欲再造莲台,恢复后寺。

湛龙观为上社、中社、下社和南社信众共立,香火延及甘谷、陇西、静宁等陇中诸县。建寺之因,此间为一女子结茅守土之地,伽蓝肇始不可确考,然其史迹数见于本邑方志。明万历四十一年《重修通渭志.建置.庙宇》载曰:"塔坭寺在县南七十里,有常住地"。清乾隆二十六年《通渭县志.沿革.山川》载曰:"塔坭山,在县南七十里,上有塔坭寺,昔于土中得口碑,乃唐太宗敕建,今寺尚存"。该志另载:“塔坭寺在县南七十里,唐人重修。"光绪十九年《通渭县新志.山水》记载:”东亘十里为塔坭山,俗呼斩龙山,上有寺,掘获一壁,系唐太宗敕建"。于志而知,有明一代,寺已闻名本邑,其史可上溯至唐太宗,亦或更早。然阅志存疑,一代英缘何在此僻壤敕建庙宇,其间必有动人凄怆之传说。

世事沧桑,通渭之地,兵灾频仍,塔坭寺亦命运受舛,已无当年之风貌。今寺内殿无存。或损于地震,或毁于兵燹,或亡于人事,无从详考。据《塔坭寺庙址,时有东岳正殿、三圣宫殿、三霄娘娘殿、城隍庙、戏楼各一座,大小僧房四座,门前砖塔一座,庙院占地一垧,有地产十九垧。民国年间;泰山金身被损",至甲午年(一九五四年)才∵塑化金身,翻修庙宇"。"文革"期间,塔坭寺渐渐废弃,改作它用。

湛龙观,庙会为三月二十八日,时天郎气清,五谷催生。商贾云集,少长咸至。道旁蕊吐鸟鸣,路中肩摩毂击。台上锣鼓相发。丝竹互和;会场童稚追逐相嬉,耄耋闭目宁神。天地一派生机。

出观观之,庭院旷拓,树木扶疏,群峰如簇,云气迷漫,苍松古柏,青翠欲滴,念此一方之人,朝餐晨晖,夕枕落霞,亦人间之幸事。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