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定西发布
【我为群众办实事】定西市各级综治中心多方联动勠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时间:2021-04-26 08:37:07 来源: 阅读量:440

拉高窗口工作标杆 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我市各级综治中心多方联动勠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陈 丽  通讯员 宋科润

为了协商一笔手术费用和赔偿费用,岷县清水镇王家沟村村民卢某来回奔波,伤透了脑筋。此前卢某在岷县一工地务工时被石块砸伤腿部,导致左股骨上段及转子间多发粉碎性骨折。出院后,卢某多次找施工方协商二次手术取钢板费用及赔偿费用,却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答复。最后,双方来到岷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没想到,在这里卢某的烦心事得到了彻底解决,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施工方除了要承担先前垫付的医疗费及其他费用之外,还要再分期给付卢某二次手术费用及赔偿费用12万元。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这是我市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生动实践,也是全市政法机关将队伍教育整顿与服务群众有机结合的一个缩影。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交通事故、医患关系、家庭婚姻、邻里纠纷……2021年,我市各级综治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顺畅的“一体化”运行和“一站式”办理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3月份以来,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共调解矛盾纠纷650余件,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30余次,群众满意度显著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听民声 “一窗式”受理矛盾纠纷

“安定区览山国际住宅小区用户一次性购水超过8吨后,物业公司就会按照第二阶梯水价收费标准收取费用,非常不合理。到综治中心跑一趟,找到对应的窗口,几个部门当场就给了答复,现在问题解决了。”类似这样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每天都会出现,综治中心为群众打开了一扇解决问题的方便之门。

对于这一点,陇西县的王某同样感受颇深。为了一笔拖欠的租赁费,三年来,他辗转于多个相关部门之间却一直没有结果。前不久,他来到陇西县综治中心诉调对接窗口,一天之内就把困扰他多年的难题解决了。

王某从事吊篮租赁业务,高某于2017年租了王某两台吊篮,共使用191天,租赁费共计4775元。没想到,租赁期满后高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诿拒付租赁费。

“我们全家就靠吊篮租赁生活,这钱他说不给就不给吗?我一定要找个说法。”王某说。

2021年4月19日,陇西县综治中心诉调对接窗口接到王某的诉求,窗口受理案件后立即对接窗口调解员、人民法院专职调解员和特邀调解员对案件进行联合调处。通过和双方沟通,调解员认真梳理双方争议的矛盾点,并给出合理的调解建议,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高某当场支付了租赁费,该案件当场调解结案。

“本来想着要打官司才能解决,没想到在这里通过调解,一天就给解决了,又省事、还省钱!” 第二天下午,王某将一面印有“党建引领为人民,快速高效办实事”的锦旗送至陇西县综治中心,由衷地感谢中心为他提供的帮助。

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腔热情接待、一片真诚相助、一声再见相送,综治中心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推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一体化运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问题”等工作机制运行更加顺畅高效,着力解决群众矛盾化解“来回跑、多头跑”问题,努力实现群众办理诉求“跑一处、一次跑”,今年以来,市综治中心积极开展“人民满意窗口”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和市级各专责中心实现了办公场所功能完善、工作人员业务精通、办事效率快捷高效、服务态度热情周到、为民形象务实优良的总体目标。

“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县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578件,接待受理来访16批19人次,调处矛盾纠纷16件,后期督办按期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100%。”陇西县综治中心负责人说。

察民情 对群众事项“一体办”

矛盾无处不在,纠纷随处可见。怎么样把矛盾纠纷解决在镇街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是统筹基层治理力量打造‘一个中心,一张网’,对群众事项‘一体办’的关键平台。” 通渭县新景乡综治中心负责人说,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依托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对辖区内群众有关社会治安和矛盾纠纷方面的求助、投诉和有关矛盾纠纷联动受理、督办、反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

2021年春节刚过,通渭县新景乡村民李某来到乡综治中心,说他家按要求完成了危房改造,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到现在却没有落实。第二天,乡综治中心、乡司法所和信访办工作人员顶着风雪、踏着泥泞,来到李某家中了解情况。通过调查发现,2015年该户完成了危房改造,而补贴资金是在2016年8月份打到该农户的惠农一卡通上的。工作人员带李某去信用社调取了当年对账折交易明细发现,补助资金11366元早已足额打到了该账户。

“原来是我自己搞错了,这才产生了误会。你们这次大老远地过来,了结我的多年心病,太麻烦你们了!”望着满脚泥水的工作人员,李某非常感动。

“我们的工作就是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新期待新需求,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 新景乡综治中心负责人说。

据悉,目前我市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综治、司法、信访、禁毒等工作人员常驻集中办公,公安派出所、基层法庭、派驻监察室、党建、应急、共青团、妇联、教育、民政等工作人员实行驻点“巡诊”值班,村(社区)综治中心实现了“两会四室”和驻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入驻,真正做到了零距离服务,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解民忧 “一站式”化解急难愁盼

“进一扇门就能办完所有事,综治中心的‘组团’服务太给力了。”4月7日,甘肃中元恒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张某说。

2017年,甘肃中元恒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安定区巉口镇人民政府签订易地搬迁附属项目承建合同,合同约定,项目由张某和芦某具体负责实施,待项目实施完工并交付使用后,巉口镇人民政府向甘肃中元恒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一次性付清农民工工资64万元。

但是,2018年项目交付使用后,除已支付的57万元和扣除水电费、绿化费1.69万元外,剩余的5.31万元一直未能到位。张某和芦某前前后后跑了很多趟巉口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都没有找到解决办法。2021年4月6日,二人来到市综治中心反映情况。

因为涉及历史问题,工程款数额虽不算大,处理起来却并不容易。4月7日上午,市综治中心把市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专责中心、市发改委、市法律援助中心、安定区综治中心、安定区群众接待专责中心、安定区巉口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及当事人张某、芦某召集在一起,对矛盾纠纷进行现场调解。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释法说理和思想教育,最终,安定区巉口镇人民政府与当事人张某、芦某达成协议,约定于当日17:00前将欠款支付到位。在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跟踪督办下,当日15:36分,巉口镇人民政府将拖欠的5.31万元农民工工资支付于当事人账户下,至此,该案件圆满调解结案。

在调解现场,张某非常激动:“以前我跑来跑去也不知道找谁管用,现在各职能部门一起会商、限期解决,既方便又高效。”

能够快速解决这起陈年纠纷,与市综治中心在工作机制上的创新有很大关系。“市综治中心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统筹机制,全力推进‘纠纷联调、先调后诉、三调对接、多元化解’的功能定位纵深发展,组织法院、检察、信访、司法行政、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相关单位等专业调解队伍,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隐患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市综治中心负责人说,“实现了群众解决烦心事只进一个门、只跑一次腿。”

陈某与临洮县站滩某厂于2011年3月签订了《挖掘机租赁协议书》,工程结束后,站滩某厂以资金暂时困难为由,拖欠挖掘机租赁费用25000元。十年来,陈某数次催讨欠款,对方总是以各种理由拖欠,一直未履行支付欠款的义务。无奈之下,陈某向站滩乡综治中心反映,请求该厂法定代表人陆某付清挖掘机租赁费用。

2021年4月6日,站滩乡综治中心接到案件后,立即启用联合调解工作机制,由调解员和乡司法所联合对该案进行诉前调解。由于由4人合伙经营的站滩某厂早已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由陆某和另一合伙人稍某按照入股协议书中约定的入股比例各自承担4000元的债务。随后,陆某和稍某现场用微信支付了陈某的挖掘机租赁费用8000元。至此,这起合伙协议纠纷得到了有效的化解,让陈某不走成本更高的法律诉讼途径,降低了诉讼负担和调解纠纷成本。

从之前多个部门“跑断腿”,到现在“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腿”,我市各级综治中心为群众提供了一站式、精细化、动态化的服务管理,让群众不再跑远路,排长队,误工时,增开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综治中心是社会治理工作的前端和末梢,肩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新时代人民群众在向往更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盼。”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张晓强说,下一步,我市将紧盯打造“全省一流综治中心”这一目标,以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多方联动勠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难心事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进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严明的纪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定西、法治定西,为建党100周年和全市“追赶发展”“精彩开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