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俊杰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样东西,虽然普通但却弥足珍贵。它就是曾伴我学习、成长的那盏煤油灯。
在我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农村家家户户照明用的都是煤油灯。制作煤油灯程序如下:先在瓶盖上凿一个小孔,然后用薄铝片卷一根灯芯管插进小孔里,再用棉线或棉花搓一根细而长的捻子,并将捻子穿进灯芯管里,最后倒入煤油即可使用。
大人们为了让我晚上学习,也给我制作了一盏精致的不高不矮的煤油灯。天一黑,我就把灯点亮。灯光虽然昏暗,但足以照亮整个房间。此时,借着灯光写作业,心里暖暖的。但由于那时煤油凭票供应,所以,我用煤油灯格外节省,尽量将灯芯弄小。若感觉灯光太暗了,就用针将灯芯往外拨一拨、挑一挑。经过侍弄的煤油灯,其灯光更亮,直到写完作业才将灯熄灭。
无论是炎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煤油灯成了我成长岁月中不可缺少的“伴侣”。一言以蔽之,它是我温馨的心灵港湾,挥之不去的精神家园。
后来,我上了初中,作业量随之增加,故每天晚上用煤油灯的时间愈来愈长。为了不影响晚上的学习,若看到灯盏或油瓶里备用的煤油少了,就抽空取出煤油票证赶紧前往供销社购买。
临近中考,因全力冲刺备考,故供应的每月一斤煤油远远满足不了学习的需求。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只好在市场上购买2元一斤的高价煤油贴补来用。每当夜深人静,宿舍舍友相继睡下之后,我仍旧发奋学习。或许是学习太专注的缘故,煤油灯的火苗时不时将我的前额头发烧着,直到听到“嗞嗞嗞”的头发燃烧声才回过神来。苍天不负有心人。中考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陇西师范。后来还通过自考,先后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
时光匆匆。一转眼,已进入二十一世纪2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乃至形式多样的吊灯、台灯,我家也不例外。随之,煤油灯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当年伴我学习、成长的那盏煤油灯一直令我难以忘怀。其温暖光芒,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似乎讲述着似水流年里一个又一个远去而又美丽的故事。
年华流走终不复。不管怎样,只要永远执念那盏煤油灯,其岁月芳菲、生活美味就会随着时光之流流向遥远,并给人生一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