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
夜深人静的时候,总喜欢让思绪划一叶小舟,在乡愁中畅游,细细品读家乡春夏秋冬的安然,静静感悟院子里花开花谢的从容。流年悲欢,人情冷暖,都在其中一一释然。
乡愁的世界里,一滴雨落,一片花开,都是美丽的诗行;一池春水,一弯秋月,都是遥远的念想,都是一种总在深夜泛起的乡土情怀,都是入了游子心头的诗词,让游荡的思念安歇在这些简单的意象中,独享一份悠然。
乡愁是胃里的酶,是舌尖上的味蕾。钟情于老家的味道,不管你走到哪里,不管你尝遍山珍海味,但家乡的味道始终会萦绕在每个游子的心头,终生挥之不去!
在小陇山林区的天水、陇南、漳县阴湿山区,与其他林木混生且喜连片“家族式”生长的一种五加科属的落叶灌木——乌龙头。每年春天,便会在“金枪银钩”的枝条顶端长出紫红色“弹头状”的幼芽,这就是当地一种名贵野菜——乌龙头菜(也叫木龙头菜)。大概为了保护自身,乌龙头浑身长满铠甲般的钩刺,因此又得名“鹊不落”。
然而,人类天生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尤其为了生存,为了满足自己的食欲,不断地延长食物链,越是困难和危险,就越能激起人们的求知欲和控制欲,在鸟鹊都看似无解的乌龙头,人类解决起来更为直接——摘下来、做成菜。
面对林木混生的“金枪银钩”的乌龙头,采摘菜的艰辛不言而喻,弄一根带钩的木枝(现在用钢筋钩),一只手拿钩勾住树枝,另一只手小心地用食指和拇指掐紧一折,就摘下来了,我们叫“扳乌龙头”。
扳来的乌龙头得一瓣一瓣剥下来,放在开水中淖烫至熟,捞出浸泡在凉水中,这时候尝一瓣,入口清脆但有点儿中药的微苦。乌龙头可以凉拌,也可以做当地最好吃的“乌龙头炒腊肉”。
腌晒的腊肉被二月的暖阳晒得油亮发红,煮熟捞出更是晶莹透亮而不甚油腻。在土灶头的大铁锅里,将切成片的腊肉和韭菜来一顿爆炒,然后和乌龙头菜来一段“舞蹈”,满厨房便氤氲着腊肉的肉香、乌龙头的脆苦、新韭的鲜香,伴随着袅袅炊烟,飘荡在盛着快乐童年时光的院子里,飘散在小村的上空……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文爱凤 摄
乌龙头不仅好吃,还是理想的减肥野生名菜,食之药味浓郁,风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乡愁是老宅、旧院、小村、古树,乡愁是对祖辈、亲人、故旧、伙伴的思念;乡愁是一股饭菜的香味,在我们的胃里沉淀成酶;乡愁更是乌龙头的清香,是我们的舌尖敏感味蕾。
留住乡愁,就留住了我们记忆的根;留住乡愁,就留住了我们胃里的酶。
乌龙头,家乡游子舌尖上的浓浓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