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军
这个深秋,抡起锄头,挖洋芋。
这年头,挖洋芋的人不多了,机械化种植已经代替了人力。只有偏远山区的角角落落,零零星星的老农还守候的这份职业,年复一年在寂寞的小山地里种洋芋、挖洋芋。洋芋和老农相互守候,年复一年。
寒露时节,白霜毫不吝啬地撒满枯褐的枝头,天还没放亮,灰蒙蒙的晨雾中,老农便扛起锄头,拎起箩筐,匆匆赶往洋芋地,蚯蚓般弯弯曲曲的小路爬在山沟沟里,隐隐升向了山顶,山并不算高,只是路已少有人至,树树草草肆意生长,没去了路,渐渐荒芜了,再也没有了热闹的踪迹......
早晨的天格外清冷,老农艰难的蹒跚,小路旁的白杨树早已挨不住寒风的侵刷,残叶上的露珠再也爬不住了,嘀哩嘀哩滑落下来,几滴尽滴在老农的脸颊,一寒一颤,吧吧几口旱烟下肚,些许暖和了,老农匆匆隐没在小路深处。
这个深秋的天是多变的,早上阴沉沉的天、沉甸甸的雾,晌午却放晴了,冲出铅雾的太阳还是那么火辣。老农挖洋芋卖力,一俯下身子,就像拧上了发条,连轴转似的抡锄头,扬起无数尘土,汗一颗一颗滚了出来,又渗进了脸颊上的尘土中......
突然,老农停下锄头,深深望向远方。“娃他妈,国庆节了,娃回来不?”“说,不回来了......”老农缓缓的脱下棉衣,擦去汗珠,僵硬地斜蹲在地头,抽起了旱烟,陷入了回忆。
那时候,挖洋芋的队伍是壮大的,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赶着牛车、扛着锄头、提着筐箩、背着麻袋,天天披星戴月在土里挖洋芋、挖金豆豆。那时候,没有机械,挖洋芋是每年最苦的体力活,男的都要抡过数不尽的锄头,扛下数不尽的麻袋;女的都要抹去洋芋上无尽的泥土,搬过无数的箩筐。那时运洋芋,一家人赶着牛车,丈夫掌舵,妻子和父母推车,孩子牵牛,那是最美的劳动场景。那时候,挖洋芋是那么幸福!渐渐地,农民变少了、变老了,一幕幕尽在老农记忆中......
面朝黄土,背朝天,挖洋芋就是生活。甩起臂膀,抡起锄头,向着土地磕头。累吗?不累,轮锄头早已成了肌肉的记忆、精神的记忆、灵魂的记忆。苦吗?不苦,挖洋芋是件幸福的事,是一辈子的事,是有甜甜回忆的事......
太阳还是那么骄傲,将自己最温暖的光和热洒在一颗颗洋芋上,漾曳出点点耀眼的白光。可喜!今年的洋芋长的特别好,个个白白胖胖,个个像调皮的小胖孩。他们很调皮,个个在太阳底下露出圆鼓鼓的肚皮,尽情晒太阳,好像故意逗老农,“老汉儿,我们个个这么大、这么圆、这么胖,你拿的动吗?”老农倒没发愁,五十多年来年年种洋芋,洋芋早就是他人生的一部分,更是他的朋友。几十年的光景一闪而过,一辈子视洋芋为宝,从年轻小伙到佝偻身躯的古稀老人,洋芋始终陪伴在生活中。
这里的洋芋是憨厚的、质朴的、傲骨的。
祖辈的洋芋个头小,也不美味,可他们憨厚敦实、精神抖擞。他们从种子到果实没有浪费生命的一刻时间,即便环境再艰苦,都始终努力汲取大地的滋养,长出最好的果实。他们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就是为了更多人吃饱肚子,解决温饱。
父辈的洋芋饱满健硕、朴实无华,他们生活在开放发展的年代,生长在大江南北,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用自己饱满的果实、坚强身躯,为大众的美好生活,为社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精华,他们默默的用自己的一生,用最质朴的爱建设社会,建设祖国。
这辈的洋芋是幸运的,幸福的,前程远大的。他们何其有幸,生在新时代,长在春风里,祖祖辈辈的毕生努力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财富。他们何其幸福,满目皆沃土,四周皆盛世,他们发挥自己的价值,发扬艰苦奋斗,投身于伟大奋斗,成绩辉煌夺目,群众已脱贫,乡村正在振兴。这辈洋芋必将大有可为!
洋芋,你还记得那个深深爱着你们祖祖辈辈的老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