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网讯 通渭县温泉路学校是一所沐浴着长征精神成长起来的,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浓厚的人文底蕴的学校,于2018年秋季开始招生。办学伊始,学校就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先决条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党建工作融入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力有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四抓两整治”“五联五优”等重点工作,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全体党员勇挑重担,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于担当,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稳健起步、快速发展。经过三年的艰辛努力,学校硬件建设全部完成,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现有学生2290名,专任教师146名,其中党员59名。学校荣获2019年度通渭县小学毕业监测优异成绩一等奖、通渭县小学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通渭县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通渭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通渭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流动科技馆”甘肃巡展活动先进集体、定西市预防近视示范学校、通渭县文明校园、亚洲足球梦想学校、2021年定西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定西市劳动教育示范校。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红红被评为定西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坚持政治引领 优化学校决策管理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
学校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坚定发挥党支部把方向、作决策、谋大局、管干部管人才、管意识形态、带群团等作用,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发挥组织堡垒作用,增强凝聚力,持续提升党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师德师风水平。学校党支部通过完善学习制度、开展集中学习、党课辅导、专题研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带动全体教师德业兼修、教书育人;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和重要活动由支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教育引导党员教师认真落实党支部决议,积极参与、监督党支部和学校建设,优化决策管理,有效发挥了党建“红色引擎”作用。
坚持标准化建设 发挥组织堡垒作用
主题党日活动
在建校之初,学校党支部就建成了党员活动室,各类设施设备齐全,文化氛围浓厚。创新提出了“135”党建模式,即设立1个“温泉先锋岗”,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于担当、勇挑重担、主动作为,为全校师生做榜样、做示范;落实规范开展党内活动、创新开展党性教育、推进党员队伍建设3项任务;开展党员教师讲好一节微党课、一节公开课、读一本好书、帮扶好一名特殊学生、开展好一次志愿服务5项活动。与西北师大哲学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结成共建党支部,为支部建设及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了良好平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制度,开展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从严从实推进作风建设,建强组织堡垒,夯实组织保障,通过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员大会,研究部署和推动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按照“4+X”模式高质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活动中锤炼党员党性修养。2020年秋季,学校党支部顺利通过市级标准化验收。
坚持党员示范带动 强化师资队伍管理
党建知识测试
党员教师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目标任务确定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学校破解发展难题、科学谋划长远工作。所有党员教师讲党性、顾全局、挑重担,主动承担公开课、示范课、班级管理和各项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学校管理中实施双向联培,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有的10名学校管理人员中有9名党员,班主任队伍中有20名党员,18名处室干事中有15名党员,注重从一线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新发展党员2名。全体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党员示范作用,结合学校单亲、特困、残疾等特殊学生较多的现状及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每个党员一对一帮扶1名特殊学生,结合实际每月开展一次“帮思想、帮学习、帮生活”活动,引导教育特殊学生健康成长、认真学习、努力奋斗,以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的实际行动,对各自帮扶的学生开展了学习辅导、心理辅导以及各方面的帮助,为特殊困难学生送去了关怀和温暖,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诉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并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资助、帮扶等政策宣讲,帮助学生和家长树立信心。全体党员通过“立师德、铸师魂”开学第一讲活动,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提升素养、培根铸魂,推动学校建设迈出有力的步伐。建校三年多来,学校多项事业协同并举,收获了丰硕成果,学校师生先后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及专业竞赛中获得奖励50多次,有30名党员受到市、县党委和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
坚持立德树人总要求 创新五育并举措施
学校党支部重视群团组织建设,坚持德育为先,学生为本,整合德育资源,拓宽德育途径,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强全体师生的思想品德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少先队、工会、妇联等群团建设为活动阵地,涵养办学特色,持续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利用唱红歌、建队日活动、队课展示、参观榜罗长征纪念馆、会宁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切实增强全体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坚持将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聚焦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目标任务,坚持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并探索创建了“112233”办学策略(营造1种认真干事的工作氛围,建立1种正向激励机制,聚焦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2个核心,推进家校共育和幼小衔接两项工程,依托核心素养、课标和教材3个载体,以考评为抓手倒逼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各类课程规范实施、各项活动规范开展3个规范),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班子成员和支委成员均入班代课,包年级、联系教研组,持续开展培优固中辅差,强化常规管理和教研教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组织开展“同课异构”及教师技能大练兵活动,通过“请进来”培训和“走出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从2021年秋季开始,学校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五项管理”“双减”政策要求,以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为抓手,统筹谋划,全面部署。从源头上加强读物管理,在过程中引导手机使用,在操作中落实作业布置和管理;优化课后服务模式,组建了道德与情怀、人文与语言、科学与信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劳动与实践、作业与辅导七大类别的53个兴趣小组;注重强化体质训练,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快乐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田径、乒乓球、花样跳绳、象棋、啦啦操等体育活动;设置了科技实验、手工制作、剪纸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和占地3亩的两处劳动实践基地,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分年级、分学段设置教学内容,以“理论+实践”为模式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增设汽车文化课堂、科学探秘、计算机等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良好品格塑造和习惯养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科学、健康成长。
坚持问题导向破难题 提升办学综合实力
近年来,学校党支部坚持党建核心作用,攻坚克难破解一道道难题。由于学校处于起步阶段,办学经费不足,校园绿化工程一直未能落地实施。为此,学校党支部积极牵头,衔接社会爱心企业,发动家长、师生共同参与,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3000多平方米的校园绿化于2021年春季全部完成,为全体师生营造了一个清静幽雅、舒适安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2020年以来,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校面临新转入班级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教育教学压力大的困难,优秀党员教师主动请愿,承担新转入班级的主干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担当作为,发挥了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与此同时,学校党支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创新家校共育模式,以六大制度推进家校共育,即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会制度、驻校家长办公制度、家长教育制度、教师家访制度、优秀家长评选表彰制度,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创办家长培训班,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家校共育体系。探索并规划建立日托制寄宿服务,2021年8月学校食宿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全校学生可以在每天早上分组享受营养早餐,400多名学生在学校寄宿并享用午餐,切实解决了家长忙于工作的后顾之忧,有效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师生唱红歌活动
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新起点上,温泉路学校党支部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支部标准化建设为统领,规范开展党内活动,常态化开展党员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教育,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提高教师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通过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有效契合学校中心工作,优化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着力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真正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落实到学校各项活动中,推动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