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艺苑
戏里春秋
时间:2022-02-21 16:43:09 来源: 阅读量:37

戏里春秋

肖任飞

从小到大,有一种戏剧一直伴随着我,那就是柳腔。

柳腔是山东青岛即墨地区的传统戏剧。传说乾隆年间,即墨以西水旱、虫灾相继来袭,群众背井离乡,来即墨者甚多。因乞讨困难,便利用他们当地的小调,在乞讨时演唱。当时灾民演唱的曲调即流传于民间的“肘鼓子”腔,该声腔流传到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曲、秧歌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声腔。早期因为没有曲谱,便使用“溜腔”演唱,后来便用了同音的“柳”字代替“溜”,称为“柳腔”。

记得小时候,街坊邻居的大妈大婶,几乎人人都能随口来几句《赵美蓉观灯》的片段。“赵美蓉观灯”的精美戏文,几乎将所有的花灯都写尽了。从百兽灯到民间传说灯,从海产灯、庄稼灯、蔬菜灯到百鸟灯、二十四节气灯、昆虫灯,还有八仙过海灯、梁山好汉灯,最妙之处是它从女娲补天唱起,直唱到大宋朝,中间将妲己祸国、孙膑装疯、孟姜女哭长城、楚汉相争、三国故事、隋唐演义、赵匡胤演义、西游记等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以及评书演义都囊括在了戏文中,所用的语言既活泼又好懂,几十分钟的戏听下来,丝毫都不觉得枯燥。

每次听到妈妈唱“鳞刀鱼,赛银叶,旁边走的蟹子灯,扭扭嘴的海螺灯,一张一合的蛤蜊灯,蹦蹦哒哒的蛙子灯,龟呱龟呱的蛤蟆灯”时,我都会哈哈大笑,简直太形象了!

我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那些看起来外表粗糙的女人,一开口,曲调婉转,眼角眉梢都是风情,整个人都跟着妩媚起来。耳濡目染,我也爱上了柳腔,经常野腔野调地来上几句:“白菜灯赛蓬松,摇头散发的芫荽灯,黄瓜灯一身刺,茄子灯紫荧荧,韭菜灯赛马鬃,葫子灯弯中儿中儿,南瓜地里造了反,北瓜地里乱了营……”惹得周围的女人们大笑不止。

耳闻能详的还有《小姑贤》《墙头记》,牙齿掉落的老人们经常唱起来,诙谐中带着悲凉,嬉笑之余,令人倍添心酸。有些人听了,会红着脸偷偷地回家反思。还有《彩楼记》《秦香莲》《打金枝》等等,由于情节生动有趣,也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柳腔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但随着年龄增长,工作繁忙,且离开了家乡小镇,能够现场听柳腔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可是心中对柳腔的那份眷恋和痴迷却始终未曾放下。闲暇时间,会去看演出视频,跟着“咿咿呀呀”一番,心中那种欢喜呀,不言自喻。

贺敬之先生曾经说过:“杯接田单饮老酒,醉人乡音听柳腔。”绵延的柳腔,给乡情如织的羁旅之人带来不少的慰藉。由于拆迁,乡亲们很难有机会再聚集在一起,记忆里那种“大街小巷飘柳腔”的热闹现象,不会再有了。或许有一天,“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那些喜爱柳腔的乡人们,可以围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唱唱乡调,想来,那些被时光沧桑了的声音里,会散发出岁月醇厚的质感。

“几度春秋过,柳腔韵更浓”,爱上一场戏,便爱上了一种人生。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