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药都薯乡·壮美定西——和美乡村看振兴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在乡村振兴中赓续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时间:2022-04-24 09:33:54 来源: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18编辑:张艳君

张 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在这场浩大的人民战争中,全国上下守望相助、协同配合,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淬炼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脱贫攻坚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立起了一座新的精神丰碑,既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又刻画出中华儿女不畏艰难险阻的意志品质。脱贫攻坚不是终点,乡村振兴接续启航。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全部力量,需要紧紧依靠战胜贫困、摆脱贫困的干部群众,更需要延续脱贫攻坚旺盛的“精气神”。

一、脱贫攻坚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铁脊梁”

回望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百姓福祉、民族利益砥砺前行、迎难而上。每一段崎岖坎坷的奋斗历程昭示着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份理想信念,铸就了共产党人压不垮的钢铁脊梁。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扶贫一线党员干部以坚强的政治定力,举信念之旗,铲贫困荆棘,让脱贫攻坚精神在困难考验中不断凝结升华,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的泥淖,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干出了业绩、展现了实绩,实现了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如今,脱贫攻坚精神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业已转化为共产党人在实践领域一种固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必将激励和鼓舞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闯新路、抢新机、出新绩。

二、脱贫攻坚精神架起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夙兴夜寐,执着追求实现小康、过上幸福生活的梦想。为回应时代要求、人民期望,广大扶贫干部坚决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畏艰难、勇挑重担,走村入户送政策,田间地头寻富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与支持。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让小康梦想照进现实,我们党以实际行动如期兑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可以说,脱贫攻坚精神是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也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动写照,更是新时代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的工作方法。实现乡村振兴,要以群众为镜,在群众的反馈中找问题,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漏,尽快调整工作措施;要以群众为友,在群众的监督中查不足,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增长本领,改进工作方法;要以群众为师,在群众的建议中寻突破,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基层工作方式,认真思考完善工作思路,制定出更加高效务实的工作策略。

三、脱贫攻坚精神赋予了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的“新武器”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精神力量的提炼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维、政治、实践和道德维度;铁人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创业路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独特风采;特区精神,见证了改革开放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精神元素。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都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非凡岁月和驰而不息的时代脚步。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党员干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让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孕育而成的脱贫攻坚精神体现了党员干部不畏艰难、敢于制胜的斗争品质,是指引行动、决战决胜的强大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序幕已经全面开启,我们要运用好脱贫攻坚精神这个锐利武器,厚植为民情怀,汲取奋进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应然之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需要赓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用奋斗续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作者为中共定西市委党校(定西市行政学院)科研管理和决策咨询室主任、副教授]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