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民主协商报》“悦读版”发表钱国宏先生大作《诸葛未曾斩马谡》,认为“诸葛亮根本没有斩杀马谡,马谡也没有在失街亭后主动负荆请罪,而是畏罪潜逃,后被抓捕入狱,死于狱中。”
钱先生引用《三国志》《向朗传》(应写作《三国志?向朗传》吧),说马谡兵败街亭并未“自缚帐前”向诸葛亮请罪,而是“谡逃亡,朗(向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钱先生肯定没解读这段史料的意思: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年),向朗跟随诸葛亮驻军汉中参与第一次北伐。次年,马谡失守街亭,畏罪潜逃,向朗隐瞒不报,个中原因是向朗以前推崇马谡,与马良、马谡关系很好。诸葛亮忿恨向朗“知情不举”,免去向朗的官职(步兵校尉兼丞相长史),让他回成都,但不是减免对破坏北伐大计的马谡的惩罚。钱先生又引用了《三国志?马良马谡传》的记载:马谡最终还是被缉拿归案了,并被诸葛亮处以极刑。钱先生的叙述是自相矛盾的,他用“然而”一词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翻了案:“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在狱中病故了……”这依据的是《马良马谡传》记载的史实吗?
我们要了解诸葛亮是否挥泪斩杀了马谡,主要依据《三国志?马良马谡传》和《三国志?诸葛亮传》,而不是《三国志?向朗传》。且看《诸葛亮传》是如何交代马谡失街亭的:“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只知道“纸上谈兵”的马谡,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谏,违背诸葛亮的军事部署,指挥不当,被张郃打败,致使第一次出兵祁山无功而返,给蜀国的人力财力物力带来巨大损失。诸葛亮此前固然高看马谡,但他治国治军法令严明,不可能对马谡姑息包庇(否则难以服众),而是将马谡抓捕下狱,流着眼泪以军法处死了马谡。诸葛亮以用人不当为由,向蜀汉后主上疏,“‘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后主)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