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昌梅
路过一家小吃店时,招牌上的五个字——“妈妈手擀面”瞬间落入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每一个字都在唤醒生命中的美好与眷恋。忽地想起,好久没有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了。
小时候,我总喜欢跟着母亲,围在边上看她做饭。每每要做手擀面了,她会找来一个大盆,从一口面缸里舀出几碗面粉,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开始和面。面粉在母亲的手里腾转挪移,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面团。
母亲在案板上撒些干面粉,俗称“薄面”。面团也被放到案板上揉,她一边加薄面一边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扁平状的面皮。凭着经验,母亲时不时地用手捏捏面皮的厚度。若是厚了,再来回擀几下。薄厚合适后,她便将面皮贴着擀面杖往里面卷。待所有的面皮都卷在了擀面杖上,她再把擀面杖抽离出来。
紧接着,母亲用菜刀将堆叠起来的面皮缓慢均匀地切细,再往切好的面条上撒较多的薄面,再轻轻地拉开面条,直到根根分明,互相不粘连。最后,她把面条提起,抖掉多余的薄面。水烧开后下面,几分钟后,爽滑可口有嚼劲的面条就出锅了。
记忆中,在烈日炎炎的暑假,太阳西沉前,母亲总会在厨房里忙碌一番,半个小时后,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面条被端出来,放在门口的凳子上。挨着门口,两棵柳树顶着绿盖头,在风里婆娑,一群麻雀在树枝间啁啾。不知道它们是不是跟我一样,也早已完全陶醉在那一盆面条的鲜香里了。
实在等不及了,我干脆搬一个凳子,坐在装面条的盆前,不停地扇蒲扇,只想面条早点凉了,我好美美地吃上一大碗。母亲进进出出地忙着,看着我猴急的模样,直笑我馋。
远在异乡,我也曾尝试着做了几次手擀面,可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要么和的面太软,没有韧劲;要么擀出来的面条粗细不匀称,煮的时候成了一锅粥。在这个时候,我更加想念母亲的手擀面,方才明白母亲当年的辛劳。只是,近些年回故乡时,看到母亲做手擀面时总显得力不从心,揉面时很是吃力,仿佛在推着岁月的沉重。
在外的日子久了,每每到了夏天,我总是怀念母亲做的手擀面。年岁越长,这份思念越深。因为,母亲把自己无尽的爱揉在了面团里,一根根面条牵牵缠缠,似母亲对我的想,似我对母亲的念。
日色悠悠,清净喜悦。在这个夏日的傍晚,我真的好想,再吃一顿母亲做的手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