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要论
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08 17:40:22 来源:定西日报 阅读量:169编辑: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拓新局的重要举措,是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重要改革,是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服务群众精准的要求,压实各级责任,注重整合资源,实现供需对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要坚持三级联动,压实责任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长效运行。要始终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协同推进格局,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根本保障,构建“三级书记”任中心所站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体系,压实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坚持顶层推动,聚焦研判、调度,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计划、拓展志愿服务队伍、解决活动资金来源等事项。要建立党组织书记主体抓、中心所站统筹抓、职能部门协调抓、包抓单位指导抓的“四抓”机制,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帮扶组长单位制度,确定包抓单位,点对点的开展指导,切实发挥包抓单位作用,抓好工作落实。

二要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凝聚新时代文明实践强大合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要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整合阵地、人才、线上等资源,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最大化,形成“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利用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和县融媒体中心,采取“线下+线上”的建设模式,用好各类资源,提升阵地的实际效能。要立足实际,坚持专职兼职相补充,建强用好县、乡、村志愿服务队伍。同时,要把“五老”人员、新乡贤、先进典型、技术人员、农村各类人才等作为主体纳入志愿服务队,建设一支群众身边“带不走”的服务队。

三要结合实际,供需对接创新形式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工作”,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和文化特点,结合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持续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供需对接体系,实现群众需求与供给的无缝对接。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及时了解掌握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所想,精准对接,精细设计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各类志愿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作者张小刚:岷县县委宣传部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