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西 > 通渭
通渭五名大学生捡到汉代文物 立即捐给博物馆
时间:2022-09-08 17:49:19 来源:定西日报 阅读量:104编辑:

路边捡到文物,你会怎么做?通渭的五名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做出了保护文物的最佳示范:捐给博物馆!

近日,五名通渭籍大学生廉东刚、廉恒、李鹏飞、杨新兴、姜文渊收到了通渭县博物馆颁发的文物收藏证书,以此感谢他们向通渭县博物馆无偿捐赠汉代文物陶响器的义捐行为。

今年7月20日,这五名大学生相约去通渭县万花山爬山,途中碰到一个小土堆,“无意间看到了土堆上有一件‘腹部’凸起的小器物。出于好奇,我们就走上前去查看。”廉东刚说。

“我拿到手后感觉它特别轻,一摇还有响声。我用衣角把泥土擦掉后,看见器物上有清晰的花纹。”姜文渊说。

他们五人决定,马上去通渭县博物馆进行求证。

经通渭县博物馆专业人员鉴定,该器物呈圆形,直径6厘米,中间厚3.3厘米,重63.79克,品相非常完整。它内部中空,里面装有弹丸或石粒,手摇时会发出“哗啦哗啦”的清亮响声,属于汉代的一种摇响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得知是一件罕见的汉代文物后,五名大学生当即决定,将文物无偿捐赠给通渭县博物馆,使其发挥更大的文物研究价值和社会功能。

据通渭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小农介绍,摇响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体鸣乐器,多以腔体内置小陶丸或小石子摇响发声,是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常见的节奏乐器,类似于现代乐队中的沙锤和摇铃。

“陶响器在通渭出土,可以看出通渭在汉代经济文化较为繁荣。”刘小农说。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陈 丽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