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时评
中小学竞赛应回归兴趣属性
时间:2022-12-02 10:13:07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量:36编辑:牛静文

不久前,教育部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希望数学”“JEAChina”等“榜上有名”。据通报,相关竞赛活动违反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已被依法依规取缔。

2018年以来,教育部持续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印发了相关管理办法,对此类竞赛进行严格管理。此后更是连续4年公布竞赛“白名单”,严格落实合规竞赛“清单制”“年审制”,向社会传递了减负的政策导向。如此治理之下,“虚胖”的中小学竞赛“瘦身”了,相关市场清朗了,其效应也已逐步传导至家庭及社会教育等环节。

根据相关管理规定,竞赛组织主体应为在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而此次通报中的竞赛主办方打着各种“组委会”的旗号办赛,实则为企业幕后操刀,根本就不具备组织竞赛的资格,相关竞赛也并未列入最新的合规竞赛“白名单”。取缔这些违规竞赛,有效保护了学生和家长的权益,也维护了竞赛领域秩序。

应当看到,一些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热衷于参赛是出于兴趣,更多人还是为了拿奖,以便在升学和评优中获得优势。这给了违规竞赛可乘之机,一些山寨赛事的组织者和搭车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学生和家长却白白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违规竞赛不仅加重了家长和学生负担,也引发了社会焦虑。

这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违规竞赛的监管和惩处,同时也要监督学校严守相关规定,不将竞赛成绩作为影响录取的重要因素。从长远来看,则需要加快探索并形成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推动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均衡,消除因升学而产生的竞赛需求。让竞赛回归兴趣爱好的属性,让家长不再盲目焦虑,才能真正为孩子减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摘编自《光明日报》,原题为《中小学竞赛仍需清热降火》)

来源:《人民日报》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