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多次做出重要指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要世世代代弘扬下去”。在重新掀起学习雷锋同志的热潮中,使我回忆起当面聆听贺敬之谈《雷锋之歌》的创作经过。
众所周知,贺敬之是中国近代的著名诗人,在世界诗坛上也负有盛名。他在延安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和歌曲《南泥湾》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教育了几代人。歌剧《白毛女》曾受到毛主席的称赞。毛主席曾在延安的窑洞里学着杨白劳的唱词,女儿李讷学唱着喜儿的唱段,父女俩一唱一和,曾传为佳话。
2005年9月9日,经一位朋友介绍,通过书法交流,我在北京拜访了崇拜已久的著名诗人贺敬之先生。贺老和夫人柯岩热情地接待了我。我紧紧地握住贺老的手,说:“我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学过你的诗歌《回延安》,到现在我还能背下来。最近我反复诵读了1963年出版的《雷锋之歌》,很受教益”。贺老说:“这首诗再版过三次”。接着,贺老说起了这首长篇抒情诗的创作经过。
贺老说:1963年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王震将军把他叫去,说:“老朋友,好久没有见面了”。然后说:“你这个诗人应该用诗歌的形式写写雷锋”。贺敬之当时是国家文化部部长,工作忙,就让夫人柯岩到雷锋生前的抚顺采访。柯岩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在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时,她创作的诗歌《周总理,您在哪里?》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年周总理的秘书把这首诗念给邓颖超老人,她们都失声痛哭。柯岩带着深厚地感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回到家后,夫妇二人读着《雷锋日记》,谈论着雷锋的感人事迹,激动得哭了起来。贺敬之母亲听到哭声,以为他俩吵架,去劝解。当贺母知道原因后,说:“多好的年轻人啊,才22岁,老天爷为什么不让我这个老人替他去死呢?”
贺敬之当即含泪写了开头几句:
“假如现在呵
我还不曾
不曾在人世上出生,
假如让我呵
再一次开始
开始我生命的航程——
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上呵
哪里是我
最迷恋的地方?
哪条道路呵
能引我走上
最壮丽的人生?”
贺老把这几句开头念给柯岩夫人听,柯岩连声说;“很好,照这样写下去”。贺老一口气写了这首长达1198行的长篇抒情诗。
这篇歌颂雷锋精神,激励人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长篇抒情诗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王震将军邀请贺敬之到自己的住处,让把这首诗念给他听。贺敬之念道:
“……北来的大雁呵,
你们不必
对空哀鸣,
说那——
寒霜阵阵
草木凋零……
且看这里
遍地青松
个个雷锋!——
快摆开
我们新的雁阵……
把这大写的‘人’字——
写向那
万里长空……”。
当王震将军听到此处,突然拍了一下沙发的扶手站了起来,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好!好!”并建议贺敬之到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给师生们去朗诵,动员学生到新疆支援边疆建设。
贺敬之到上海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满怀激情的朗诵,每次会场都挤得水泄不通,掌声不断,引起了极大轰动。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上海一大批青年学生积极报名去新疆。
每当回忆起这段值得庆幸的往事,总是激动不已。我告别时,请贺老写幅书法作品,贺老挥毫当即写下了毛主席的词句:“刺破青天锷未残”。
一首好的诗歌能穿越历史时空。今天我们重温贺敬之先生脍炙人口的这篇《雷锋之歌》,仍能激励我们发扬雷锋精神,牢记历史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