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新建
记者:请您简要说一下麻家集镇当前移风易俗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
郑文博:近年来,麻家集镇通过多种措施强化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文明新风的良好局面。在推进移风易俗方面麻家集镇取得了初步成效,大多数群众能够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开展婚丧嫁娶事宜,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高价彩礼的陋习得到了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敬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
记者:麻家集镇在推进移风易俗及培育良好村风民风方面有哪些典型的经验做法?
郑文博:麻家集镇主要从四个方面深入推进我镇的移风易俗工作。一是发挥党建引领,健全制度抓常态。坚持以“党建+文明”引领移风易,将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融入到主题党日活动、道德讲堂、党员冬训等活动中,引导党员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承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陈规陋习”禁办。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坚决抵制高价彩礼和婚丧嫁娶活动中的不良风气,以“党风”带动社会“民风”,让更多的群众自觉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二是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氛围转观念。利用节假日、庙会、集会等人员聚集时机,通过横幅、彩页等形式,大力宣传婚丧嫁娶等移风易俗内容。借助当地特色“花儿”广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鞭挞婚丧嫁娶比阔气、讲排场、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三是围绕示范带动,教育引导树标杆。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村级自治组织,采取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方式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反对陈规陋习,教育引导全镇群众共育文明乡风。运用“道德讲习积美超市”“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等阵地,以积分兑换实物,以实物激发动力,激发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四是突出干群共建,共享文明新农村。建立“政府引导、村级自治、典型引领、群众参与”的干群协同共建机制,把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变成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变成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改善乡村治理的过程。
记者:麻家集镇在推进移风易俗方面有哪些典型的具体事例?
郑文博:毗达村毗上社漆某某的祖母逝世后,漆某某认为祖母辛苦了一辈子,丧事要办得风风光光、热热闹闹,面子上也要过得去。村“两委”、红白理事会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往他家耐心劝说。通过劝导,漆某及其家人认识到了自己思想观念的落后,按照简办标准为老人办理了丧事,用餐也是大锅烩菜,烟酒及随礼的标准也大大降低。事后漆某某算了个账,丧事办下来省了近两万元,并且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并没有因为他减办丧事在背后评头论足。还有一个是漆家沟村刚办完喜事的杨某,他的婚礼没有大操大办,只是简单举行了仪式,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不但没有说长道短反而都觉得这种风气很好,送上了满满祝福。
记者:麻家集镇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是什么?
郑文博: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农村群众参与缺乏主动性,个别群众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对移风易俗工作存在抵触情绪。二是陈风旧俗形成具有长期性,陋习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演化不断固化的过程,因此彻底祛除也绝非一日之功。三是破除陈规陋习存在反复性,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抓有成效,稍松懈就有反弹。下一步,麻家集镇将继续抓好移风易俗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坚决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切实减轻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构建新型婚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