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有效方法。30多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发扬光大,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作为政协干部,要自觉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协商议政中把“四下基层”制度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使之成为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保证,畅通民意诉求的便捷通道,服务基层群众的有力抓手,干部成长的重要平台。
要在“学”上下功夫。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深切感悟人民领袖一以贯之的深厚为民情怀、实干担当精神、务实工作作风。一是要学习“四下基层”蕴含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察实情办实事。二是要学习“四下基层”彰显的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效让人民满意。三是要学习“四下基层”体现的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责任担当,始终涵养实干的品格,保持实干的状态,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在真抓实干中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要在“做”上下功夫。践行“四下基层”精神,关键要在“做”上下功夫,真正把“四下基层”要求体现在工作部署上、落实在行动上。一要着力提升思想引领能力。坚持把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中心环节,将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与视察调研、协商议政结合起来,与政协向基层延伸工作、各类委员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要着力提升联系群众能力。要以“融合汇+和为贵+六步法”协商品牌为引领,创新委员工作室活动形式,进一步拓宽委员联系群众渠道,积极组织更多委员、吸纳更多群众参与协商互动,使群众家门口的协商更广泛地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三要着力提升自身履职能力。要进一步聚焦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要求,深入到委员和界别群众中,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寻找破解难题答案,不断激发履职活力。
要在“转”上下功夫。践行“四下基层”精神,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到基层一线去破解工作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在“四下基层”中转变作风。要主动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摸清社情民意,察实情,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举措。二是要在“四下基层”中解决实际问题。要组织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坚持把心思用在政协履职上、把行动用在为民造福上,结合当前“走进基层、了解民情、帮办实事”系列活动,努力把委员联系群众工作做深做实,切切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断彰显政协委员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三是要在“四下基层”中加强党性锻炼。“四下基层”考量的是党性、验证的是初心。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带着措施,把“四下基层”的过程变为传播好声音、聚力促发展的过程,变为躬身抓落实、干部建新功的过程,变为积极办实事、群众得实惠的过程。
(作者为安定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