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国内国际
定西:河湖长治水长清
时间:2023-12-08 16:12:21 来源: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255编辑:朱媛


行走定西大地,满目群山叠翠、河川秀美。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李白诗文中的渭河,清澈明净、奔流不息。

“千里洮河富临洮。”临洮人对洮河的感恩发自肺腑。

“水清岸绿好风光,美丽河湖入画来。”定西大地,河湖长治水长清。

渭河、洮河,还有关川河、漳河、牛谷河、闾井河、蒲麻河……一条条大河小河织就定西的血脉之网,源源不断为定西注入生命能量。

问河哪得清如许?为有“河长”治水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定西人民忠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严落实河湖长制,深化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持续抓好河湖管理建设。如今,“两山”理论如种子般富有生命力,在山水之间生根发芽,正在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着墨添彩。

守河有责,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冬日暖阳下,漫步在岷县迭藏河风情线,宽阔的河面泛起层层水波,造型各异的生态景观赏心悦目,吸引前来散步的市民流连忘返。

“龙须沟”变身“生态园”!迭藏河的生态之治诠释了定西市“河长制”向“河长治”的华丽转身。

迭藏河为洮河一级支流,流经岷县42.1公里,流域面积827平方公里,于县城北郊汇入洮河。

初冬时节,寒风乍起。一大早,在潺潺河流声的陪伴下,岷县岷阳镇洮珠村的河长梁贵龙开始了他的巡河工作。“每天的职责就是察看河面是否有漂浮物、岸边有无垃圾等情况。”看着这条一直陪伴自己的河流越来越清澈,梁贵龙感慨,“这些年的心血没白费,迭藏河周边的水环境越变越好了。”

梁贵龙是我市众多“河湖长”中的一员。目前,我市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体系,成立了市、县、乡三级“河长制”办公室,设立四级河长3258名、湖长22名。自2017年以来,四级河长累计巡河81万余次,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510个,清理河道垃圾18万余吨,取缔非法采砂点30处,关停清理砂厂132处,查处非法采砂行为12起、行政立案9件,织密了守护全市绿水青山的责任网络,切实做到河湖监管全覆盖,问题整治不遗漏。

“前些年漳河河道内淤泥堆积、杂草丛生,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全县每条河流实现了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河道面貌大为改善。”漳县河湖管理中心主任方强盛说,漳县在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警长”组织体系,形成了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河长制工作格局。

近年来,我市建立了“四级河长”联络机制、“履责包抓”责任机制、“下管一级”督考机制、“一函三单”督办机制,构建了河湖治理“管、治、保”三位一体长效机制。

一年来,5名市级河长以上率下,督导巡河34次,69名县级河长、1035名乡镇级河长和2149名村级河长认真履职尽责,累计巡河43.43万次。

“为啥会出现‘红泥汤’?源于当地的自然土壤是红土,只要有强降水,雨水就会冲刷山区和道路上的红土进入渭河河道,看上去就像红泥汤,河水就成了红色。”渭源县五竹镇渭河源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向东向记者解释。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源县是渭河的发源地。控制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减少红土入河量,不忘维护河流健康的水体,是渭源县保护黄河水环境的大事。

“红沟”的改变不仅需要全域绿化的努力,还需要河道管理的精细。“我们采用格宾石笼生态护岸方式对河道两岸进行改造,将格宾网结合石料铺设于河岸,并种植大量的植物。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保证行洪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渭河的水环境治理水平,切实提升渭河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河道边,渭源县河湖事务中心主任殷源远拨开旁坡上的植物,向记者仔细介绍其中的工程措施。

如此,渭河堤岸绿意盎然,生态河堤像威武的“哨兵”,昼夜守护着奔腾不息的碧水。

走进渭源县水务局,一块硕大的视频监控大屏映入眼帘。在这块大屏上,渭河河段260多个重要位置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这个智能视频监控平台能够覆盖岸线350多公里,主要对渭河河段重要位置的乱搭乱建、乱扔垃圾等行为进行监控,为河湖治理保护安上了‘千里眼’。”该县水务局党组成员、引洮服务中心主任章效平说。

从“治水”到“智水”,从人工到智能,我市积极探索“智慧化”河湖治水模式,着力在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加快河湖管理由“人防”向“人防+技防”转变,以数字赋能助力幸福河湖迭代提升。目前,七县(区)累计安装河湖前端视频监控设施1008套,覆盖岸线760余公里。

由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河长再将责任层层分解到河段长,主要领导站到了河流防治责任的最前沿,责任很明确、推责无弹性、追责无人替、履责变刚性,工作由虚变实。

如今,全市156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3998公里管理范围完成划定任务;洮河、渭河、关川河等7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岸线利用规划印发实施;59条(段)河流河湖健康评估和5条市级河流“一河一策”完成修编批复……

河湖长制,改变了过去多头管理的弊端,变“九龙治水”为“河长治水”,找到了打开水环境治理困局的一把“金钥匙”,形成了河道治理新合力。

保河见效,描绘人水和谐新图景

蜿蜒的河流,清澈的河水,清脆的鸟鸣……日前,在临洮县智慧水利调度中心大屏上,南屏镇锁林村洮河国家湿地公园河畅水清的画面映入眼帘。

洮河流经临洮县的“第一站”就是南屏镇,洮河不仅是南屏镇的“母亲河”,也为临洮县筑牢了南部生态屏障。

“河道内有乱堆乱倒等问题,我们通过智能监控设施第一时间就能发现,为快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临洮县河长办工程师杜天才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该县启动建设了省内首家县级智慧水利平台,利用智能分析、数字孪生、无人机巡河、全覆盖监控等方式,赋能智慧河湖建设。

“肖家河河段以前由于采砂造成了生态破坏,县上通过修建洮河湿地公园,以往的沙坑得到了恢复和平整,周围还种植了花草树木,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了。”中川村肖家河社村民肖学勤说,现在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如今走进中川村,昔日的沙坑已被成片的水面所覆盖,曾经裸露的沙滩长满了丛丛芦苇,成为鸟类嬉戏的天堂。良好的生态景观让县城居民休闲有了好去处,也吸引不少外地游客纷纷前来观光。

目前,该县已将洮河国家湿地公园列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河段,计划年底完成创建任务。“我们将通过建设美丽幸福河湖,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从而打造临洮县南部生态旅游区,让全镇的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南屏镇党委书记陈新华说。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我市坚持规划先行,精心谋划关川河、洮河、渭河等五条市级河流生态廊道综合治理项目,制定印发《定西市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计划创建市级美丽幸福河湖28条(段)。2022年,七县(区)已创建市级美丽幸福河湖7条,创建河长58公里,其中渭河渭源段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被命名为2022年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绕城而流的洮河,清澈的湖水、迷人的景色和多彩的湿地,赋予了临洮更多的灵动和活力,也为当地平添了几许水光潋滟的水乡神韵。

每天清晨,洮阳镇居民张亚东都会到洮河风情线散步。“河岸边环境好,空气也好,而且配套了健身器材,洮河两岸越来越漂亮了。”

“幸福河湖”滋养“幸福之事”。“去年我种植蔬菜收入10万多元,靠的就是淤地坝方便的水源。”说起种植蔬菜带来的甜头,喜悦之情洋溢在连儿湾乡花儿岔村村民刘勇的脸上。据了解,临洮县目前已建成淤地坝43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50亩、高标准农田54.04亩,小小的淤地坝成为惠及民生的“大工程”。

陇西县巩昌镇河那坡村依渭河而居,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因盛产各种蔬菜,素有“陇西菜篮子”之美誉。近年来,该村立足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聚力打造以“田园种植、农业体验、民俗休闲、乡村旅游、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一园两带三区多点”为产业布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川河经济加速跑出乡村振兴“新引擎”。

“我的两个大棚主要种包菜和芹菜,一个大棚一茬能产6000斤左右,一年能收入3万元左右。”河那坡村村民史爱娟给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

村美民富产业兴,蓝天碧水间树木葱茏,人们在河边悠然自得地游玩嬉戏……

一幅幅人水和谐的风景画,眼下我市各县河湖边随处可见。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正在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惠。

“洮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两岸的环境好多了,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绿水青山真正成了惠及大家的金山银山!”南屏镇锁林村村民石应深有感触。

以“水”为墨擘画“幸福河湖”新图景,以“点”带面解锁“致富密码”新优势……

河湖治理不仅改善了全域生态环境,带来了沿岸产业之变,也开辟了乡村旅游的新天地。

如今,悠悠碧水与灵动如画的生态美景交相辉映,激发出陇中大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从美丽河湖到造福百姓的幸福河湖,定西,正在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崭新篇章。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昕 张官杰

张含华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