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意指如果玉不经过雕琢,不会成为器物。古语又云:“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意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也如玉石一般,须经过一番打磨锻造方能成器。广大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在成长成才之路上,不妨“化身为玉”,精雕细琢成“大器”,方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大展身手、建功立业。
精光内蕴,锚定玉之“温润”,涵养不矜不伐的谦逊之心。玉石之温润,厚重而内敛,却不失坚硬与力量。年轻干部有朝气、有锐气、有闯劲,但往往因缺乏工作磨砺、党性修养锤炼,容易眼高手低、心高气盛、恃才傲物,更有甚至“目空一切”,不接“地气”,从而“高开低走”“败走麦城”,沦为“伤仲永”。“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年轻干部当涵养不张扬、不露锋,谦卑内敛、温润如玉的品格,坚决摒弃自带“优越感”和眼高手低的“书生气”,要保持“童心”不泯,放下身段,甘当“小学生”,低调做人、谦虚做事。要增强“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求索精神,时刻保持对知识的“饥饿感”,以“空杯心态”俯身学习群众的“活知识”,以“不满思维”虚心汲取老同志的“大智慧”,在对标先进中找准自身差距,在学习榜样中补齐能力短板,始终以虚怀若谷的胸襟奋发进取、干事成事,奋力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精雕细琢,效法玉之“琢磨”,锤炼实干担当的过硬之功。“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一块毫不起眼的“璞玉”,要经过成千上万次千锤百炼的“碾琢打磨”,理去“棱角”“瑕疵”,方能成为旷世绝美的“艺术品”,其本身的温润和美丽才会得到充分释放。年轻干部从“象牙塔”初入“公门”,处于“抽新枝,发新芽”的重要人生阶段,正如一块等待雕琢朴实无华的璞玉,还未显现出美玉的色彩光泽。年轻干部要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也要理去“棱角”“瑕疵”,要到基层一线的“大舞台”、急难险重的“高温炉”和上挂下派的“练兵场”中“碾琢打磨”。要始终牢记“想干事”是“能成事”的基础,时刻保持干事的激情,主动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去,多经历一些“风吹浪打”,多捧几回“烫手山芋”,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在“一线练兵”的摸爬滚打中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不断在实践中磨砺成长,在基层热土上书写“后浪”本色、绽放人生芳华。
剜脏去绺,对标玉之“纯粹”,树立风清气正的廉洁之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玉石亦经剜脏去绺方显纯粹。社会是一所“大学”,包罗万象、鱼龙混杂,年轻干部初入职场这所“大学”,难免受到金钱、权利、美色等形形色色“诱惑”的侵蚀,要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时刻保持自警自省、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的意识。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从政根基,融入精神血脉,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把稳“思想之舵”,不断校准“青春坐标”。在工作中要看齐先进典型,以腐败典型为戒,做到警钟长鸣,常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敢于在“放大镜”“显微镜”下自我检视,经常“体检”查找问题,及时打磨清除自身“杂色”“杂质”,保持如玉一般的“纯洁底色”,让自己的人生如洁白无瑕的美玉一般如诗如画、生烟焕彩。(王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