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西 > 市直
“浆水达人”赵小强: 手工传承闯出一片“浆”湖
时间:2024-09-18 09:21:23 来源: 阅读量:296编辑:杜金植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国军  通讯员 李林萍 

浆水,是西北人的解暑“神器”。在碗里盛上炝好的浆水,把煮熟的长面条捞进浆水,再放上少许炝好的葱花,吃起来酸、香、鲜一齐涌来,令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位于安定区凤翔镇李家咀村的定西东西枢纽电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就生产着这样的浆水。

近日,记者来到定西东西枢纽电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还未走进生产车间,一缕缕浓郁的浆水味儿就已经溜进了鼻腔;透过明亮的车间玻璃,几位工人穿戴整齐,洗菜、烫菜、发酵、封装……一袋袋口味不同、各具风味的浆水源源不断产出。 

5.jpg

“定西人走到哪里,浆水缸就背到哪里。”“小时候家里穷吃浆水面是常事,自己跟着母亲窝得一手好浆水,然后就想着把它做成产业,保留记忆里妈妈的味道。”说起创业的初衷,公司负责人赵小强对浆水充满了深深的情怀。

浆水是由新鲜蔬菜发酵酿成,而李家咀是安定区及周边的“菜篮子”,赵小强看中了李家咀村这块“风水宝地”,他于2022年盘下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建厂房、买设备、学技术,先后投入50万多万元成立定西东西枢纽电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了“陇缘福”浆水商标。

踏踏实实做好一缸浆水,就是赵小强创业之初的想法。与其他大型浆水生产工厂不同,在定西东西枢纽电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没有机器的轰鸣、生产线上的忙碌,更多则是传承手工浆水的“本味”。

“浆水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其实内藏玄机。”菜品的选择清洗、煮菜时火候的掌握、发酵时菜缸的密封,每一个环节,赵小强和员工们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据了解,目前这款“陇缘福”浆水因其酸香味独特,深受周边消费者的青睐,线下通过包装运输,送往兰州、定西等地的市场和超市,最高一天能销售1000单左右。

微信图片_20240918084523.jpg

如今销量稳步上升,赵小强也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浆水大王”。可是,公司生产前期因为缺少经验导致浆水发毛变质,看着一缸缸“心血”白白倒掉,赵小强也曾大把掉头发、夜不能寐。

 装浆水的容器必须无油无水,否则容易发酵失败——赵小强带领员工不断总结经验,公司生产的浆水也逐渐走俏市场,秘诀就在一是品质的追求,二是时间的把握。

 在公司发酵车间,一缸缸以蒲公英、苜蓿、苦苣等野菜为主的浆水正在瓦罐中静静发酵,工人们轻轻搅动,散发出极具辨识度的气味。“发酵的时间不能太短,不然食之无味;也不能太长,发酵过头就太酸了。时间要视气温而定,一般三四天就差不多了。”赵小强说。

微信图片_20240918084641.jpg

“在好多人看来,卖浆水就是卖水。”赵小强说,自己做浆水就是要与众不同——“陇缘福”浆水纯发酵零添加,浆水全部用纯净水制作,原料既有蒲公英、苜蓿等山野菜,也有青笋、莲花菜等时令蔬菜,纯天然生长的10多种蔬菜与面汤融为一炉,再加入浆水引子,36个小时之后,清冽酸爽、丰富醇厚的浆水就可以进市场、上餐桌了。

中秋时节,在安定区万家和超市蔬菜柜台,记者看到不时有顾客前来选购“陇缘福”浆水。“这款浆水吃了爽口,做面、清饮都适合,家人聚餐后撮一碗浆水面简直太哇塞了!”市民张女士点出了“陇缘福”浆水走俏市场的原因。

微信图片_20240918093420.jpg

“我们的浆水越窝越香、越卖越好。”赵小强骄傲地说,即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定西浆水也成为线上线下的销售新宠,该公司开足马力每天能生产4000多包,还推出“陇缘福”咸菜、辣椒等系列产品,每年能收入10多万元,公司建起了一条由企业、蔬菜种植户、务工村民共同参与的浆水产业链条,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前段时间,赵小强参加了2024年青岛·定西东西部消费协作产销对接活动,虽然年过半百,但他还是拜师傅学习起直播带货技术,通过线上销售让“陇缘福”浆水走向全国各地,让身在他乡的定西游子也能品尝到家的味道,寻找记忆中的乡愁。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