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定西要闻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专访定西市委书记汪尚学:夯基培优强根本 勇毅前行新征程
时间:2024-11-25 17:35:05 来源: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97编辑:成文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甘肃视察,为甘肃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嘱托殷殷,蓝图如画。立足省情、市情实际,省委、省政府要求定西市夯基培优、克难奋进,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中勇毅追赶,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特色鲜明的陇中工业集聚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地,奋力走出一条符合定西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定西市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追赶发展?近日,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今日聚焦》对定西市委书记汪尚学进行了专访。

近年来,定西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拼出来的。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定西如何接棒发力,接续发展?

汪尚学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到甘肃视察,每次都是在最关键的节点上为我们指方向、明路径、教方法。今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之后,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作出系统安排。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委(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交流,市县两级正在分批次举办专题培训班,持续强化学习贯彻。同时,我们结合定西实际,制定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定西篇章的实施意见》,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凝聚形成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坚定了追赶发展的信心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定西的发展,先后5次给予面对面指导,这次视察时专门讲到了定西的中医药、马铃薯产业发展,这份尤为特殊的关爱,让全市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倍受鼓舞。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追赶发展战略,经济总量2021年突破500亿元、2023年突破600亿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考核走在全省前列,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不断进步,13个季度获评省委省政府综合评价进步奖、贡献奖。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6.7%、居全省第6位,有增速的13项指标中12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稳中向好、好中向新的发展态势。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定西的经济发展上去,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明晰了推进工作的目标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两次视察时,分别对甘肃提出了“八个着力”和“五个方面”的重要要求,这次重点讲了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革开放、文化创新发展、社会建设和治理四个方面,并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要求,这些都是甘肃最重要的事,完全符合甘肃实际,也完全切合我们定西的实际。对标落实总书记对甘肃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紧盯省委主要领导对定西提出的加力建设“一区三地”发展定位,细化了35项具体落实措施,建立专题会议研究、市级领导包抓、部门县区落实、专班组织推进的责任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定西不折不扣落实落地。

——增强了担当实干的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过程中和讲话时反复强调,要多做让老百姓可感可及的实事、能满足群众普遍需求的好事,绝不能摆花架子、玩虚把式。这两年,通过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我们将以开展经济发展比增长看变化、重难工作比攻坚看效果、巩固成果比产业看收入、社会治理比安全看稳定、班子干部比团结看作风“五比五看”行动为抓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坚决不做翻烧饼、穷折腾的事,坚决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上超越阶段的项目,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定西正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陇中工业集聚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定西都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汪尚学表示,定西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工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强工业”行动,重点培育“十大工业产业链”,成效也是比较明显的,去年我们被评为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突出贡献地区,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的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我们主要就是两条腿走路、两只手发力。

——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立足我们现有的中医药、马铃薯、草畜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有色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盐产业等传统产业,持续补链强链、做大做强。另一条腿就是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坚持无中生有,拓展培育新的业态。

——两只手发力,一方面扶持壮大现有企业,把强工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每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0户以上。另一方面,就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去年以来,我们的营商环境评价、招商引资成效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今年新签约项目300多个,到位资金600多亿元。

产业是经济增长、区域发展的关键支撑。这些年定西的中药材如火如荼,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世界。全省正在推进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是中药材种植大市,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正逢其时。那么,定西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让地地道道的中药材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汪尚学表示,中医药是定西的首位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生物制药、康养保健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总产值达到454亿元。当前,我们正在按照“以医带药、以药促医”的思路,依托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三大国家级平台,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力争到“十五五”末,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主要突出四个环节:

——在药材种植环节,依托我们已经建成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开展道地品种提纯复壮,每年建设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万亩,到2030年建成GAP种植基地100万亩以上,全力打造全国中药材标准化绿色药源基地。

——在精深加工环节,以口服饮片、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成药二次开发、中药院内制剂为主攻方向,实施现代制药突破工程,力争到2030年培育亿元以上中药单品5个,加工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这两年,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对接洽谈活动190多场次,签约引进中医药方面的项目135个、总投资170亿元。

——在市场销售环节,紧盯打造全国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西北大宗道地中药材交易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的目标,推进中药材智能化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电子商务现代流通新业态,力争到2030年市场交易额达到450亿元。支持优势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中医馆和中药电商平台,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药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医养融合环节,围绕食材药化、药材食化,开发中医药保健食品、药膳、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大健康系列产品,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120多种。推进中医药与养生保健、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提升中医药在治未病、康复、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医养融合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

定西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特色产业发展底子厚、动力足,正在建设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这其中蕴含什么样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今后这条特色发展之路还会迈上什么样的新台阶?

汪尚学表示,马铃薯伴随和见证了定西人民解决温饱、战胜贫困、迈进小康、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历程,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救命薯”“脱贫薯”“小康薯”“振兴薯”,如今定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形成了从良种选育、种薯扩繁、商品薯种植到精淀粉、全粉、主食化产品加工的全产业链条,总产值达到240多亿元。当前,我们正在围绕建设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着力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

——育好良种。定西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目前年产原原种16亿粒、脱毒种薯200万吨以上。我们将继续支持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爱兰公司等种薯企业开展新品种选育扩繁,力争到2030年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25亿粒,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将定西打造成全国脱毒种薯生产供应中心。

——建强基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引水上山工程,全面推广“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规模经营”一体化发展模式,稳定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单产效益,到2030年建成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270万亩,并大幅提高平均亩产量。

——做优产品。这两年,我们重点打造“定西宽粉”,开发了鲜食粉、干粉、辅料净菜等多种产品,线上线下畅销、市场供不应求。我们正在规划建设“定西宽粉”产业园,依托已经建成的“定西宽粉”学院、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大“定西宽粉”系列产品的研发力度,发展速冻薯条、薯片、薯泥等休闲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效益,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打造品牌。去年,我们的“定西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为396亿元,居“甘味”品牌之首。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马铃薯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内重点城市和“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品牌运营中心、展销中心,全力把“定西宽粉”地理标志产品打造成知名品牌。

迈步新征程,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当中,定西接下来该如何实现未来可期的红火目标?

汪尚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重。定西曾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迈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后,巩固脱贫成果始终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和最大的政治任务。我们将把固成果促振兴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持之以恒推进。

——守牢防返贫底线。用好甘肃“一键报贫”机制,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体系,提高监测及时性和帮扶精准性,全力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决不让一户一人返贫。 夯实产业增收基础。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作为定西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我们规划到2030年,把符合条件的807万亩基本农田全部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在浅山区实施引水上山,发展节水灌溉,在深山区重点建设高标准梯田。今年我们建成的万亩马铃薯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亩均产量翻了两番、产值增长了6倍,效益非常明显。

——抓好和美乡村建设。我们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确定了到2030年将796个发展类村庄全部建成和美乡村的目标,按照“由点及面、全域提升”的思路,分年度改造提升,确保农村面貌每年都有新的变化。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深入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创新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加大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整治力度,培育文明乡风,全力维护和谐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主持召开了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定西在生态保护治理方面有哪些考虑?

汪尚学表示,定西境内有渭河、洮河两大黄河支流,是渭河的发源地,担负着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承接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建设,扎实开展“绿满陇中”行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我们每年完成造林封育50万亩左右,以前的荒山秃岭如今都披上了绿装。

——在国土绿化上,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久久为功推进造林绿化,每年坚持造林40万亩以上,力争2030年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46%以上。

——在水土保持上,以坡耕地改造、淤地坝建设和塬面保护为重点,抓好渭河以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0平方公里以上。在综合治理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补齐环境设施短板,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化采石挖砂专项整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绿色发展上,全面落实“双碳”战略,推动能源、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