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定评
【定评】守护餐桌需筑牢责任防线
时间:2025-03-26 16:31:32 来源: 阅读量:37编辑:李娜

近日,知名连锁餐饮品牌杨铭宇黄焖鸡再度被卷入舆论的风暴中心。记者暗访揭开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内幕:部分加盟店竟从顾客食用后的剩菜中挑拣香菇等食材回收再售,后厨操作间污水肆意横流,食材随意堆放。这一事件宛如一颗投入食品安全领域的深水炸弹,瞬间激起千层浪,让消费者对“舌尖上的安全”深感焦虑,也无情地撕开了部分企业责任缺失的伪装面纱。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食品安全无疑是一条不容践踏的民生底线。它是牵系国计民生的“生命线”,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古至今,食品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从《礼记》中“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的古老记载,到如今“四个最严”要求的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对食品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过脚步。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期待已从“吃得饱”提升到“吃得好”“吃得放心”。然而,一些企业却将经济利益置于社会责任之上,从某知名火锅品牌后厨卫生问题频发,到某连锁奶茶店使用过期原料,再到此次杨铭宇黄焖鸡的剩菜回收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些乱象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更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侵蚀,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冲击。当知名品牌屡屡突破安全底线,这不仅是对市场规则的公然漠视,更是对消费者信任的严重透支。

食品安全乱象频发,深刻折射出企业主体责任与监管体系的双重失守。从企业层面来看,部分连锁餐饮企业患上了“规模扩张焦虑症”,盲目追求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却忽略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步升级。以杨铭宇黄焖鸡为例,其加盟店数量超过6000家,但总部对加盟店的管理往往只停留在收取加盟费这一表面阶段,缺乏有效的标准化培训、日常监督和违规处罚机制。一些加盟店为了压缩成本,在食材采购环节选择低价劣质原料,在加工过程中随意简化操作流程,甚至出现了“口水菜回锅”这种令人发指的恶性行为。这种“重加盟轻管理”的发展模式,本质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

从监管层面而言,尽管我国已经构建起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但在基层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部分监管部门对餐饮企业的检查流于形式,如同“走过场”,对隐蔽的后厨操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一些地方存在监管力量不足、专业技术薄弱等问题,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食品安全风险。此外,现行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过低,导致部分企业心存侥幸,屡屡以身试法。

守护食品安全,需要构建“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推动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共治协同发力。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树立“品质即生命”的发展理念。连锁餐饮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加盟准入机制,加强对加盟店的全流程管理,通过定期培训、飞行检查、数字化监控等多种手段,确保标准化操作贯穿食材采购、加工、储存、配送等各个环节。例如,某知名快餐企业通过“中央厨房 + 冷链配送”模式,实现了对全国门店的统一品控,这种成功经验值得众多企业借鉴学习。

政府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守夜人”的职责,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实现从被动监管向主动预防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依法严惩,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同时,要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充实执法力量,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社会共治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支撑。要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曝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食品安全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杨铭宇黄焖鸡后厨乱象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防线一旦松懈,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筑牢食品安全防线,需要企业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一个操作环节,需要监管部门以“刮骨疗毒”的坚定决心整治每一处风险隐患,需要全社会以“共治共享”的理念守护每一份舌尖上的安全。唯有各方携手同行,方能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更安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食品安全屏障。(孙玉蓉)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