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国内国际
中国经济面面观|新技术、新应用、新生态——看“AI+”如何赋能千行百业 造福千家万户
时间:2025-07-25 17:51:52 来源:新华社 阅读量:63编辑:高文丹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

正迎来爆发式发展

当前我国“AI+”应用处于什么水平?

AI终端有哪些前沿技术和应用?

如何进化机器人“大脑”水平?

7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金华之光文化广场科技馆内,小朋友与智能机器狗互动。新华社发(时宽兵 摄)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一轮变革,大模型能力的突破式迭代和推理成本快速下降使得人工智能应用迅速发展。以上海为例,今年一季度规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增长6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前不久,在四川一家工厂的直播中,智元机器人公司生产的“远征A2-W”机器人完成了三小时零失误的料箱转运任务,展现了其在工业场景中的高可靠性。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介绍,该公司已实现1000台人形机器人量产下线,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形成了远征、精灵、灵犀三大人形机器人“家族”,“未来机器人将逐步拓展至物流、康养陪护等领域,将人类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4月23日,在深圳优必选科技展厅内,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演示搬运物品。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国产人工智能产品与办公协同、教育普惠、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智能应用生态。

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上海芯爱智能创始人,星纪魅族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勇分享了轻量化“AI+AR”眼镜的突破。他介绍,AR眼镜不仅是工具,更是虚实融合的载体,未来将实现语言翻译、环境感知等功能。通过不断开发,产品重量已降至40克左右,为消费者和弱势群体带来便利。

7月1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参观者体验一款智能眼镜。 新华社记者 戴明轩 摄

从聊天搭子到办公助手、从智慧就诊到智能伴游……如今,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指出,中国在AI终端领域具备多项优势,加上“普惠、平权”的治理理念,为全球AI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即将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展示机器人技能、AI终端应用等前沿技术,凸显“软硬结合、多模态交互”的趋势。

从提升效率到创造新业态,“AI+”的赋能需要技术创新、开放合作和前瞻治理。在政策与产业协同下,AI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绘就智慧、高效、普惠的未来图景。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