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定评
【定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时间:2025-07-29 15:51:18 来源:新定西 阅读量:111编辑:张荣霞

北京七月盛夏,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城市发展擘画了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是对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成就的系统总结,更是对未来城市工作方向的科学指引。当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之际,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以独特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这次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清晰而坚定:城市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速度与规模,更要注重品质与温度;城市治理不仅要依靠政府力量,更要激发社会活力。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中国城市正迎来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历史性转变。

回望新时代以来的城市发展历程,中国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升至2022年的65.2%,城市数量从657个增加到691个,城市建成区面积从4.5万平方公里扩大到6.4万平方公里。这些数字背后,是数亿人口生活环境的根本改善,是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持续释放。更为可贵的是,中国城市发展不再简单追求“摊大饼”式的扩张,而是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深圳打造创新高地,各大城市根据自身定位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杭州的数字经济、成都的生活美学、西安的文化传承,城市特色日益鲜明。这种从“千城一面”到“各美其美”的转变,正是中国城市发展理念成熟的标志。当城市竞争从资源争夺转向特色比拼,从规模竞赛转向质量比拼,中国城市发展才真正走上了可持续的健康轨道。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会议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理念直指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让生活更美好。在深圳,“智慧城市”建设让市民通过手机就能办理大部分政务服务;在雄安,“300米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湿地”的生态格局正在形成;在重庆,“山城步道”系统让市民能够慢下来欣赏城市风景。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将“安全韧性”提升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从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到土耳其地震的惨痛教训,都警示我们:现代城市必须具备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当我们将防灾减灾纳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当我们将应急管理体系融入城市日常运行,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这种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的发展理念,正是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会议对城市工作重点任务的部署,体现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在空间布局上,强调“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既是对“大城市病”的对症下药,也是对城镇化规律的遵循。东京都市圈、巴黎大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才能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带来的各种问题。在产业发展上,提出“培育壮大城市经济新动能”,这与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趋势高度契合。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苏州工业园区的纳米技术、合肥的人工智能,这些创新型产业集群正在重塑城市竞争力。在民生保障上,要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直击城镇化进程中的痛点难点。当共有产权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增加,当“租购同权”逐步落实,城市才能真正成为包容性增长的平台。这些具体部署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实施路径,为各地推进城市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南。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会议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目标,为城市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杭州的“城市大脑”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使高峰时段通行效率提升15%;上海的“一网通办”平台整合上千项政务服务,让市民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北京的“接诉即办”机制将市民诉求转化为治理改进的动力。这些创新实践表明,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城市治理范式。但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意味着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必须以人民需求为导向,避免陷入“技术万能论”的误区。当我们将制度优势与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当我们将政府治理与社会参与协同起来,中国城市治理才能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城市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城市擘画了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从“经济增长”到”全面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理念的每一次升华,都推动着城镇化进程向更高阶段迈进。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中国城市将变得更加宜居、更有韧性、更富智慧,真正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仅是会议的鲜明主题,更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不懈追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中国城市必将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现代化篇章,为人类城市文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颉新军)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