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是有希望的
——读张剑先生自选集《定西纪事》随想
贵 荣
近年来,看到的“纪事”文章层出不穷,近读张剑先生的自选集《定西纪事》,却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翻来覆去地阅读,使人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作为同时代的人,在点点滴滴的字里行间,终于从中找到了同样的真谛,那就是,这片土地是有希望的。
怀念也是生产力
张剑先生的自选集《定西纪事》是一本综合性文集,分为“生活纪实”“人物纪实”“生活随感”三大部分。用张剑先生自己的话说,写作对他来说纯属意外。然而,透过《定西纪事》,我们看到的是无休止的怀念,无论是“陕西背粮”的心酸,还是对几位老领导、老专家的称颂,都是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画卷,一首首不忘初心、催人奋进的拼搏之歌。特别是“陕西背粮”,读得人悲凉,作为走出大山的农民之子,张剑先生没有忘记过去,不论是父辈们的讲述,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同伴们的闲谈,都映入他的脑海,对于经历过这段生活的定西人而言,既是苦涩的回忆,也是一种动力。可不是吗,一篇“陕西背粮”,张剑先生一发不可收拾,以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用饱蘸深情的笔融,对家乡的乡土乡音、风土人情、民俗风情等进行了再现。而对老领导韩正卿、张国维,专家徐兆寿、画家张卫平等的描写,使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岁月风尘、世事沧桑,感知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步,感悟到生活的本质、人生的百味。从张剑先生的怀念中,我们从定西看到了全省、全国,感受到了一种生产动力。从细微处看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艰难跨越及矫健步伐,听到了一个时代发展的坚定足迹。对此,我们人人有责,我们将奋力前行。
人是决定的因素
定西,曾被认为是人类不适宜生存的地方。然而多少年来,定西以及广阔的西域,在等待着被发现,而且已经被发现。在张剑先生的笔下,一代又一代定西人在拼搏奋斗,一代又一代在定西工作的各级领导在无私奉献。诸如“韩爷,您好——贫困定西的领导们之韩正卿”“一个至真至善至圣的追求者——专家、评论家徐兆寿”“大风起兮——我所认识的西部文人张卫平”“用真情连通民心——我所认识的定西‘官员’赵贵成”等,这些在各行各业为定西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张剑先生一一进行了“画像”,他们生活在定西,奋斗在定西,奉献在定西。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面对贫穷,多少年来,定西人一鼓作气,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各级领导一代接着一代干,代代不间断,令人感慨、感动,深受启迪和激励。实践证明,世间万物,人是决定一切的。《定西纪事》“人物纪实”中的各类人物,既是普通人,也是英雄。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定西灵动的生命形象及完美的精神风貌,真可谓神貌俱全、神形兼备,读来相映成趣,相映生辉。
这片土地是有希望的
《定西纪事》读得叫人亢奋,这里虽然有悲凉、心酸,但更多的是拼搏、担当。透过字里行间的一笔一画,我们清楚地看到,定西,这片土地是有希望的。正如作者在“乡愁断片——丁酉除夕有感”诗中所写的那样:“乡村里有太多的牵挂∕这就是所谓的‘乡愁’∕乡愁是乡音∕乡愁是一顿饭∕乡愁是庄前屋后戏水打闹的涝坝∕乡愁是尕老汉的罐罐茶旱烟袋∕乡愁是四合院的炊烟∕乡愁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最佳庄园……”张剑先生在着重现实写作的同时,也有浪漫主义的抒情,如“朝圣马啣山”等,都在尽情地展现永恒的人性之美。
文章越读越有滋味,篇篇身临其境。从三篇重量级人物的序言中,我们深切地体味到,除了对张剑先生《定西纪事》的充分肯定和赞美以外,书中故事已成了历史。眼下,陇原大地,生机盎然。不忘初心,开启新时代的晨钟,愿作者继续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有更多更好更令人心热眼亮的精彩作品不断问世,在享誉读者的同时,为定西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